家生活如何帶來“佳生活”
財投資
作者:馮偉傑
通過物業公司,將互聯網引入社區生活,畢竟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路。在經曆產品升級、行業洗禮等一係列挑戰之後,家生活能否走得更遠,一切還要看他們接下來如何將自己的技術和營銷做得更好。
老實說,家生活和他的創始人王斌,在我的眾多采訪對象中,是最特殊也是最簡單的一個。
之所以說特殊,一是因為他們剛剛創立1年,一切正在起步;二是他們做的項目,在今天互聯網創業大潮下,並非熱門項目,他們是以物業管理為切入點,將移動互聯網引入社區生活。簡言之,就是他們為物業提供社區服務管理軟件及微信服務平台、APP訂製和移動互聯網等產品,服務於社區物業和業主,提高物業服務質量,提升業主滿意度。這就是針對企業的互聯網產品項目,而此前較為熱門的則是微信、陌陌等個人對個人社交管理軟件。
說他們簡單,是因為公司曆程簡單:2014年3月,家生活(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2014年12月,完成物業行業SAAS雲構架;2015年3月3日,家生活完成數百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家生活CEO王斌告訴我,投資方為虎童基金和光華弘人資本,融資額度為四五百萬元。
其實,在這看似簡單的短短一年的創業曆程中,包含著許多創業者共同的艱難。最早,王斌找到兩個朋友,一起湊錢創業,因資金有限,他們借朋友的地方辦公。4個月之後,家生活的產品研發成功,他們才搬到了現在的位置,也就是繁華的西單。
當我走進這家剛剛起步的互聯網公司辦公室時,看到幾十名員工正在忙各自的事情,創始人王斌則剛從客戶那裏風塵仆仆地回來。
王斌是個精明、務實的人,他滿懷信心地介紹著自己的種種構想。目前,他們的客戶包含了金隅集團、首佳物業、中弘文昌物業、太陽宮社區等十餘家物業公司,覆蓋北京、天津、江蘇、廣東、江西等多個省市的200多個小區。家生活所能提供的服務,實現了報修、保潔、繳費、社區電商等物業服務移動化,設備巡檢、品質巡查等物業管理智能化,物業檢修、物業管理、業主社區運營等多項業務的無線化,並開始在周邊商業拓展社區實體店,在社區金融與健康服務等嶄新領域作出嚐試。
2014年可以被稱為房產O2O元年,國內眾多的開發商們籌集資金,招兵買馬,大張旗鼓地圍繞社區啟動了各自的O2O項目。對於社區O2O行業來說,這是一個巨大市場,但培育期很長,也很艱苦。王斌認為,社區O2O涵蓋很多行業,也有多種商業形式,但是所有的社區O2O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從社區裏做生意賺錢,或早或晚地要考慮盈利。目前社區內部用戶需求分散,多樣化、碎片化,很難滿足所有需要。入口把握難度加大,獲取用戶成本越來越高,購買轉化率較低。再加上社區地理位置的本地化,規模化開展較難,做地推、做物流的重模式和規模化發展這是一個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