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傻的代價

財訊

作者:葉輝

在中國南車連續六個漲停打開之後,4月20日Y先生迫不及待的在漲停價39.47元買入。他的想法很簡單:賭一把。如果繼續封住漲停,也許幾天就能賺上百分之幾十。

很不幸的是,他賭輸了。之後幾天,中國南車連續暴跌至28元左右。把Y先生今年2月買中國南車賺的錢都賠進去不說,還虧了幾萬元。

不怕你笑話,我就是這位愚蠢的Y先生。

博傻,是股市上漲時很多人喜歡幹的事。高價之上還有高價,其遊戲規則就像接力棒,隻要不是接最後一棒都有利可圖,隻有接到最後一棒者倒黴。誰都以為自己比別人聰明,結果一些運氣不大好的“聰明人”最後在高位被套牢。

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字畫投資。坦白說,我的主要資產都配置在字畫上,因為在那方麵更擅長,投資收益相當不錯,在當代書法投資收藏圈子裏也小有名氣。為什麼我這幾年總能找到那些漲得最好的書法家?秘籍是,我像選老婆一樣尋找心愛的藝術作品,在選擇投資某位藝術家時,就想好了:如果這位藝術家的作品買來一批之後,萬一碰到熊市兩三年都賣不出去,我能不能安心睡覺?我選擇的都是一些“學術上公認,市場好,潛力大”的藝術家,都是實實在在的價值投資,因此即使今年遇到了藝術品熊市,我也不擔心自己買的石開、鮑賢倫、何國門等人的書畫作品貶值,反正等牛市來了都有不錯的收益,因此能安心睡覺。可是股票呢?我發現自己在中國南車上就犯了典型的博傻的錯誤,這都是去年以來股市賺了點小錢後飄飄然使然。我為什麼不多買一些能安心入睡的股票呢?再聯想到那麼多的創業板股票,市盈率普遍在100倍以上,也就是說,如果這家公司不好不壞的話,你需要用100年才能收回投資。比如大家爆炒互聯網+,都是希望能買到未來的騰訊或者阿裏巴巴,可事實上,互聯網巨頭永遠都隻會存在那麼幾家,其他公司最終都會被打回原形。

飽受詬病的“A股史上最貴股”全通教育,2014年淨利潤隻有4487萬元,每股收益0.54元,市盈率750倍。3月份被證監會點名批評之後,它在5月4日股價再創新高,摸高至380元。全通教育流通盤隻有4400萬股。喜歡博傻的聰明人相信,倘若幾個機構聯手做莊,控製流通盤的20%,隻要二三十億元就夠了。不管有沒有莊家,不少人都覺得自己不會是最後的“接盤俠”,因此去賭一把。

新三板也是如此。原本無人問津的新三板,在“轉板”和“降低門檻”的預期支持下,資金瘋狂進入,幾個月時間指數翻番。新三板企業又有多少真金?相比主板,那些年營業收入也才幾千萬元的新三板企業,其實抗風險能力更差。一個大浪打來,它也許就會沉沒。這也是新三板的門檻之所以設定為500萬元的重要原因,讓有錢人參與,即使輸了他也不會跳樓。

可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想著一夜暴富,想著合夥買新三板股票轉板後一下子賺幾倍十幾倍的利潤。市場上哪有這樣的好事?收益與風險,永遠都是成正比的。

博傻固然能賺點小錢,被套住可能付出巨大代價。套用一句名言:隻有在潮退時才知道誰在裸泳。希望,到時候最後的接力棒不是傳在你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