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進山(1 / 2)

爺爺去世後第三年,我已經邁入青年時期,本應為祖國效力,可由於我家底子不好,當不了兵隻好做了知青,當時的世道除了這幾個工作也沒啥了,沒辦法我隻好應了下來。當時要求我們要去插隊,好像是響應***提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我心想插就插吧,總比在家無所事事好,在路上還能見見新鮮事,所以當即下定了決心要走,這時父親說我們家窮沒什麼好給我的,隻給我了一個殘本和一個吊墜,這個吊墜漆黑透明,在火光映照下閃著潤澤的光芒,前端鋒利尖銳,錐圍形的下端,鑲嵌著數萜金線,帛成“透地紋“的樣式,符身攜刻有“摸金“兩個古篆字。我問父親這是什麼,父親說祖上傳下的,讓我帶著,保個平安。我也沒想那麼多就走了。

跟著我一起走的還有我從小玩到大的哥們,叫郭生,我一般都叫他生子,可熟悉的大多都叫他四爺(死爺),因為他祖上也是盜墓的,郭生也好這口,來錢快。但是每次下鬥都九死一生,為了不讓他英年早逝,他的父親圖吉利給他在名字中留了個生字,後來郭生也經曆過幾次命懸一線,可都從死亡線上回來了,所以大家都叫他死爺,但後來郭生覺得說太晦氣不吉利就改成了四爺。

但是他為什麼不去倒鬥而去做知青,我問他,他說是因為天天沾墓裏的東西陰氣太重了,要出去多走走見見祖國的大好河山,我當然不信他這套說辭,但索性不再追究了。我們就這麼離開了家鄉,坐上火車去往了插隊的地方,遙遠的濟南。

在車上我無事可幹便翻開了父親給我的殘卷,奇怪的是這本書沒有書名,可內容完全驚呆了我。書中講的是盜墓的舊事和門派,是給盜墓的初學者看的。

盜墓分四大門派摸金校尉、卸嶺力士、搬山道人、發丘中郎將。這四大門派從古時就有跡可循,摸金的雛形始於戰國時期,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注重技術環節。曹操設立摸金校尉一職,專門掘丘,所以摸金門弟子又被稱為摸金校尉。而搬山一派,最早在秦漢時就有雛形,但是興盛於清朝中葉,機關陣法是其所長,破解墳墓中各類機關很是拿手。風水上隻是粗通門道,但與其他三派相差較遠。

卸嶺在北宋期間經過逐步互相交流融合,吸收了摸金與嶗山派兩派特色,形成了具體的流派,對風水術法有自己獨特的認識。擅長於破壞法陣,熟悉各類風水地形的弱點,有祖傳的“卸嶺掘墓盾”。發丘將軍到了後漢才有,又名發丘天官或者發丘靈官,其實發丘天官和摸金校尉的手段幾乎完全一樣,隻是多了一枚銅印,印上刻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個字,在掘丘者手中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號稱一印在手,鬼神皆避。此印原型據說毀於明代永樂年間,已不複存於世。

後來四大門派到宋元之時,發丘、搬山、卸嶺三門都少有弟子出現,因此往往被認為門派傳承就此斷絕,隻剩下摸金一門。

而摸金一門又有分支,分為上下兩門。下門占摸金人數眾多,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還有雞鳴燈滅不摸金的祖訓。而上門人數較少,上門眾人都在兒時鍛煉出了超乎常人的視力,連在黑暗下也看的清,和下門一樣也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而他們的祖訓是開棺不見光:就是在開棺時不能開手電或者點蠟燭,要用特質的“陰火燈”,“陰火燈”是由一種祖傳的方法製成的一種便攜式照明工具,不是陽間之火而是陰火,而陰火燈可以照出許多人眼看不到的鬼魂,還可以預警屍變所以這個工具在上門廣為流傳,而這種開館方法稱為“燈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