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琰琬小姑娘的名字很不錯,是爸爸取的,意為美玉。
明王錂《春蕪記·賜婚》:“才郎琰琬,淑女娉婷。”元王沂《送陳彥和院判》詩:“豐碑磨琰琬,潛德播芳馨。”琰琬,比喻美好。
琰琬有個當縣長的爺爺,縣長爺爺的幾個孩子,都在政府當差為著土生土長的家鄉做貢獻,隻有琰琬的爸爸,從政府離職了,他是爺爺的小兒子,他不甘一輩子留在這裏,所以他決定出去闖闖。
琰琬媽媽的家庭是當地很不錯的書香人家,琰琬的外公外婆都是老師,外公是個很嚴肅重規矩的人,在當地因為學識,而博有名望。媽媽有三個哥哥,她是唯一的女孩。
對於琰琬爸和琰琬媽的自由戀愛,兩家是樂見其成的。媽媽在國家企業單位,爸爸在政府,都是極為體麵的工作。生下了琰琬以後,爸爸離開了Y省,去了國際大都會G省發展。
爺爺是很好的祖父,他從來都不重男輕女,相反還更疼愛女孩。
小時候琰琬很是嬌慣,上幼兒園會哭鬧,這時,周末主動要求接送的縣長大人便會一整天站在教室門口陪著琰琬。她被寵得很是調皮大膽,每次惡作劇,媽媽要發火都要躲開爺爺,因為爺爺是不允許的。爸爸說爺爺憐惜她幼小稚***孩子要嬌養,就算犯錯了,亦隻能細細教養道理,打不得罵不得。
六歲時,外公和爺爺相繼去世了。那一年,琰琬還是懵懂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琰琬爸在G省的中心市貸款買了房子,要把一家人接過去。可是琰琬媽的秘密卻也被發現了。琰琬媽是個大美人,有著雋俏秀麗的好相貌,纖細柔美的身姿,氣質嫻雅。婚後也不乏追求者。琰琬爸長期在外省打拚,回家的時間並不多。爺爺外公的去世,意味著沒人管束媽媽。就在這時,一個比媽媽年紀小的男人獲取了媽媽的芳心,他們在一起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媽媽會用帶琰琬散步為借口,帶著女兒去和那個男人約會。懵懵懂懂的孩童聽話的叫著那個男人為小爸。
被發現了秘密的媽媽,向爸爸提出了離婚。爸爸是喜歡媽媽的,也不願年幼的女兒受苦。於是便苦苦相勸。年幼的琰琬,躲在門後看著這場離婚的鬧劇,看著落淚的媽媽,雙眼通紅的爸爸,不知發生了什麼。
媽媽終於和爸爸一起來到了G省,還有奶奶和琰琬。想好好生活。可是那個年輕的男人似乎沒有放棄,他也同樣追了過來。磨了幾個月。媽媽最終還是和他離開了,當初房子的首付媽媽也給了一部分錢,因此她離開時帶走了爸爸所有的錢,隻留下了房子和才7歲女兒。
琰琬媽媽是個有野心的女人,她想開創自己的事業。她不想被不了解自己事業心的男人困住一輩子,做普通的白領和帶孩子。她又多了個支持她離婚的理由。
小小的琰琬曾問過爸爸,為什麼媽媽沒有選擇帶走我,爸爸說,媽媽也想過要帶走你,可是,我擔心你的繼父會對你不好,所以並沒有同意。
爸爸沒錢了,回家的時間更少了,是奶奶帶大琰琬的。爸爸說他要給琰琬最好的生活,他拚命的賺錢,供著琰琬讀離家裏近的私立國際中英文小學。那裏的學費很貴,孩子們的家境都很殷實,她們會攀比。在這裏,沒有了媽媽照顧的琰琬,從同學那裏學會了G省的方言,學會了攀比,學會了虛榮,也學會了自卑。這裏不是她的家鄉,這裏也沒有縣,這是個經濟發達的省市。沒有人會在乎她曾經在家也是個被嬌寵的小公主。有的隻是家庭環境不同,經濟條件不同的孤立。
琰琬的性格開始變得敏感,奇怪。在家會對難得回家的爸爸發脾氣。開始不愛學習,上課經常發呆。在學校小心翼翼的害怕被孤立,她明白了什麼叫不合群。在學校,冬天了,小小的琰琬不知道要用潤膚霜塗臉和手,因此冬天裏她的手背關節處的皮膚經常會有有些一條條小痕跡開裂流血,漸漸的琰琬不再怕疼了。有時候感冒流鼻涕,不知道紙巾是什麼的琰琬,因為沒有帶手帕,就總是用袖子或手背來回的擦鼻子。同學們就更不願和她玩了。
媽媽一開始每年都會來看琰琬4,5次,可是都隻待個一兩天就離開,那個時候總是琰琬最開心的日子。每次媽媽離開,琰琬都會不舍的哭著鬧著,直至後來,媽媽都是在琰琬熟睡時悄悄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