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擇善而從讓人希望增強
主編寄語
作者:薑奇平
7月17日,交通運輸部發出的《關於促進手機軟件召車等出租汽車電召服務有序發展的通知》(簡稱《通知》)正式與大家見麵了。令人驚喜的是,與征求意見稿相比,最終稿聽取各方意見,擇善而從,做出了促進出租汽車電召服務有序發展的明智選擇。原來對租車市場上的互聯網競爭力被美國甩開的擔心一掃而光。此事讓互聯網業大大增強了對政府的信心。
我以前一直在跟人們講,中國政府有一個與各國政府都不一樣的優點。有的國家,政府缺乏對經濟的敏感性,政策明明錯了也不改,一條道走到黑,直到掉溝裏為止。而中國的政府不然,把一條道細分為許多石頭,摸著石頭過河,每塊石頭都是一個糾錯點,反複試錯,知錯就改,最後往往順利過河。
《通知》的修改就是一個例子。《通知》征求意見稿與最終稿相比,政策改動核心要點在於,原來是:“出租汽車電召服務應當最終實現統一平台、統一終端、統一調度和統一管理。乘客通過人工電話召車、手機召車、網絡約車等各種方式提出的召車需求信息,應當通過統一的城市出租汽車電召服務平台運轉,並推送至統一車載服務終端播報,但應同時播報召車需求信息的來源渠道;駕駛員通過統一車載終端應答成功後,可通過手機召車軟件或統一車載終端與乘客進行聯係。”最終稿改為:“手機軟件召車需求信息可在城市出租汽車服務管理信息平台運轉後推送至駕駛員手機終端播報,但平台運轉不得影響手機召車軟件正當功能和良性競爭。”
對征求意見稿中的原議,在一次發改委的會上,北京大學一位教授辛辣諷刺為:把兩個小汽車拴在馬車上了。如果是這樣,在這個領域,市場經濟也別搞了。直接由政府指定誰賺錢就完了。但這樣一來,本來可以同美國並立雙雄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在這個領域就徹底熊瞎瞎了。而《通知》在廣泛聽取意見的過程中,做了方向性的修正,實在明智至極。
任何一項創新業務在初始階段都會有不確定性,不完善之處在所難免。當前移動互聯網正處於創新密集期和關鍵發展期,隨著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的融合,各種類似的移動互聯網對於傳統產業的跨界創新會越來越多。這需要有關部門各方預留一定時期的觀察期,以發展為主體,以包容的開放心態,處理好創新和監管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讓移動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更好的相互融合促進,這不僅有利於讓新興業態在健康的生態環境中發展,同時能更好地促進傳統行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務貢獻於經濟和社會發展。
其實政府糾錯(更何況還隻是在征求意見階段),無損於他的權威,反而讓人加強對他在“對”上的信心。中國企業經常得益於政府這種精明和靈活,有理講得清,而不是有理講不清,有利其發展;政府也沒有喪失原則,而是讓原則更符合實際,更符合治理規律。
今年是中國互聯網20周年。在這20年裏,互聯網企業取得的成就,許多都來自規劃之外,甚至是按舊法“捆綁不得法”取得的。舉例來說,官方認為“互聯網是電信增值業務”,就屬於“捆綁不得法”。捆綁得法應該是“互聯網是XX基礎業務”,這就相當於把雙腳捆住了,因為基礎業務的外商投資比例不能超過50%,則所有互聯網境外上市公司都會被扼殺在搖籃之中。正由於政府沒有采取先規範後發展的辦法,而且不斷調整規範(例如VIE變通),中國互聯網企業才有今天超越歐洲和日本的佳績,反過來也給政府的經濟成績加上了重重一筆。
我擔心的是,政府過去不太重視的時候,互聯網企業大發展;但政府現在重視起來之後,互聯網企業的日子會不會反而變得難受起來。因為規範一旦落後於發展,就會阻礙生產力,殃及企業。交通部的做法體現了現代治理的精神,讓人們對政府抱有的希望進一步增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