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機器人
封麵報道
作者:宋辰 李響
在古希臘的神話中,腓尼基王子卡德摩斯(Cadmus)在殺死了毒龍之後,遵循雅典娜的吩咐,把毒龍的牙播撒到土中,竟然長出了人;塞浦路斯國王皮格馬利翁按照愛與美之神阿佛洛狄忒的樣子塑造了一座雕像,因為雕刻得極為完美,愛神賦予了雕像生命,並為它取名為加拉提。
在猶太人的傳說中,先知們用粘土、石頭和青銅製作了假人Golem,雖然沒有智慧,但隻要在假人額頭上刻下神的符咒,就可以複活行動。
而在中國,周穆王出行時遇到的匠人偃師,用皮革、木頭、樹脂、漆和白堊、黑炭、丹砂、青雘等顏料製成人的五髒和骨骼,再拚接而成的歌舞藝人也被記載在古籍中。
——自古以來,“人造人”就是人類渴求的夢想。
數百年後,伴隨著文藝複興,科技的巨大進步從歐洲大陸席卷而來。此後,以蒸汽機、電力和信息技術為標誌的三次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了世界。
在政治學的教科書中,說起工業革命,往往伴隨著這樣的描述:工業革命使工廠取代了手工作坊,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
如今,在廣泛的工業領域中,機器人並沒有替代人,但是,它已經越來越多地參與到了生產製造中。尤其是在高速分揀、點焊、噴塗、砌築、碼垛、穿孔等動作相對簡單的作業中,機器人已經成了“可信賴”的先進生產力。
提到機器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類似變形金剛那樣的人形機器,但實際上,絕大多數機器人都不是人形的。凡是工作流程可以被概括為“感知-決策-執行”3個步驟的機器設備,都可以被歸為機器人的範疇。
500多年前,達·芬奇天才般地畫下了一個機械武士的結構圖,而今,集機械、電子、控製、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學科先進技術於一體的現代製造業自動化裝備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
下一次的生產力革命似乎就要發生了,而這次革命的主角,就是機器人。
應用逐漸展開
在一條近百米的封閉流水線上,巨大的卡車車頭在流水線上移動,進入操作區域,6台機械手分別從上方和左右兩側伸過來,一邊靈活而穩定地移動著,一邊均勻地噴灑著已經被壓力衝成霧狀的油漆。僅僅不到兩分鍾的時間,卡車車頭就變成了需要的紅色、藍色或者黑色。緊跟著,下一站的4台機械手又會把一層罩光清漆噴灑在剛剛上過顏色的車頭,增強漆膜耐久性的同時也能使外觀看起來更加明亮細致。
這是位於懷柔的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田戴姆勒汽車”)歐曼二工廠(以下簡稱“二工廠”)噴塗車間裏每天不停上演的戲碼。除了兩三個在最後一道工序中檢查漆麵和修補一些瑕疵的工人,近千平方米的巨大廠房裏,再沒有其他人。
“二工廠是2010年12月竣工投產的‘智能化數字廠區’。”據二工廠製造部副部長劉合林介紹,二工廠和早兩年投產的一工廠都是整車生產廠,但除了使用CDC智能化信息管理技術,二工廠最大的不同就是每條生產線都部署了機器人。僅以塗裝部為例,機器人全部覆蓋了噴漆、塗膠兩個核心生產單元。采用機器人參與生產後,提高了車身焊接及噴塗工藝參數的穩定性,使得噴塗後的車身交檢合格率穩定在98%。“可以說這裏是亞洲最先進的重型汽車生產線,焊接、搬運、噴塗等工序都是由機器人或在機器人的配合下完成。產能提高了50%,產品的合格率也提高到了98%。”
而在吉利汽車杭州灣基地衝壓廠自動化車間裏,一台台壓力機有條不紊、精準快速地完成衝壓件,13台機械手正在嫻熟地完成送料、排廢料工作,幾名工作人員則忙碌在衝壓生產環節的其他崗位上,裁料、巡視、質量檢查及裝箱。
有數據顯示,50%以上的工業機器人被用在汽車領域。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先進院”)發展處處長畢亞雷告訴記者:“現在汽車領域可以說是‘一家獨大’,由於汽車生產製造中對自動化的要求相對較高,而且製造工藝中存在很多特殊性,導致了工業機器人的需求量較大。”而在汽車之外,鋼鐵、機械加工行業、電子電氣行業、橡膠及塑料工業、食品工業、木材與家具製造業等行業,都已經插上了機器人的“紅旗”。其中,另一個采用工業機器人最多的就是IT製造。“電子製造業的關鍵部件製造也越來越多地采用智能化的設備。”畢亞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