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島國之旅(3)(2 / 3)

5.加勒古城

加勒古城位於斯裏蘭卡西南,坐落在首都科倫坡南部大約100千米處,正好處於印度洋的海濱上。加勒老城及其城堡建築在岩石半島上,這個半島是個天然的港口,由於大量珊瑚礁的出現,港口的入口處變得極其錯綜複雜。加勒城堡是16世紀由葡萄牙人建造的。公元18世紀英國人入侵之前,加勒城堡一度輝煌,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它是歐洲人在南亞及東南地區建築防衛要塞的典型代表,成功地融合了歐洲的建築藝術和南亞的文化傳統。198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14世紀,加勒港口成為斯裏蘭卡最為活躍的港口之一。1505年,葡萄牙人開始定居於該島,之後建立了交易站,並建造了聖克羅伊的小型城堡。16世紀末,葡萄牙從科倫坡返回到加勒老城,建立了城牆壁壘。1625年,在原有基礎上增建了3個壁壘並被荷蘭軍隊占領作為軍事要塞,他們還圍繞島嶼修築了城牆。18世紀,加勒古城享受了一段沒有任何外來侵害的寧靜祥和的時期,但好景不長,英國等歐洲國家對這裏垂涎已久,於1802年淪為英國的殖民地,這種地位一直延續到1948年。

加勒古城的基礎設施很完備,建有一套完整而複雜的排汙係統,其特點先是通過風車抽上海水,然後通過輸水管導入城中,再通過汙水管將汙水排入海中。加勒古城還具有完備的防禦係統,除城堡外,沿海岸還建有防禦牆,以防備來自海上的襲擊,至今,在加勒城外的海濱還保留有當年荷蘭人建造的古炮台。

加勒古城中的古老建築多為荷蘭式,每一座院落內群室環抱著一眼露天井,天井中養殖著一些名貴的花草。

長排的帶有陶瓦層頂的單層屋子麵街而建,房子的頂部由圓形磚柱或木柱支撐,臨街形成一條遊廊,就像一排整齊的樹牆,將房子與街道分隔開來,也聯係起來。安置在柱間的木製欄杆扶手更增加了由柱廊產生的街景透視效果。房子的入口一般位於房子立麵的正中央,房子立麵上的扇形窗和窗楣變化頗為豐富,避免了重複與單調之感。

古城堡采用了一係列交叉的道路係統構成嚴謹的網格狀平麵布局,帶有巴洛克風格的大教堂位於城堡中心,是斯裏蘭卡建造的第一座新教禮拜堂。教堂采用十字形平麵,中廳較長,耳堂較短,教堂未建中心塔樓,但在東西兩側山牆設置了三角形山花,布有豐富的線腳和雙重漩渦飾,表現出斯裏蘭卡本土的風格。室內由於朝向西麵的長長的豎窗和朝向其他方向的圓窗而顯得光線明亮。高高的拱頂天花飾以天藍色,點綴以銀色星星,表現出深曠的天空圖景。室內六角形的布道壇是斯裏蘭卡此類最好的作品,裝置有懸出牆外的巨大反射聲板。沿牆則布有一排排靠背長椅。在教堂下建有一座小型墓室,用以安葬教會內的一些要人。

城堡中的重要機構與設施主要有總督官邸、內閣辦公大樓、市政廳、法院、行政官員住宅、稅務所、交易所、彈藥庫、鐵匠鋪、勞工醫院、船工作坊、海軍衛隊營房、椰子庫、製繩場、清真寺、爪哇人住地以及各種倉庫、地窖等。

第三節 城市風貌

從曆史的過去走來,從昨天走到今天,我們或許多了一份新的期待,因為過去是那麼輝煌和繁榮,那麼今天總該在曆史的進程中前進了。

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天一定會比昨天更為進步。

1.科倫坡——都市風采

科倫坡位於斯裏蘭卡島西南岸,是斯裏蘭卡的首都,是全國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科倫坡不僅政治氣氛活躍,而且經濟繁榮,有比較發達的貿易和服務業,文化資源豐富,有國家博物館、凱拉尼亞大佛寺、錫吉裏亞古宮和國內最大的動物園等,交通比較完善,擁有港口和國際機場等。

科倫坡地處印度洋上東西航運的必經之地,素有“東方十字路口”之稱,擁有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港灣之一,海岸線長16千米。早在8世紀時,阿拉伯人在此築屋定居,當時稱“科蘭巴”(意為港口和芒果樹),後葡萄牙人譯為“科倫坡”,從16世紀一直到獨立前都受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的殖民統治,國家獨立後定為首都。全年大部分時間氣候溫和潮濕,年平均氣溫27℃,年降水量230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