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附錄(7)(1 / 3)

幹部參與動遷史無前例。這區及時成立了以時任區委副書記、區長的李國忠同誌為總指揮、20名區四大班子成員為副指揮長的拆遷指揮部,選派了全區各個鄉鎮、區直單位的2000餘名機關幹部職工參與拆遷工作,成立了綜合協調、政策谘詢等6個專項工作組和9個動遷工作組。

拆遷調解史無前例。這區在拆遷動員之初便組建了流動法庭和訴前調解中心,累計接待群眾來人來電谘詢580批813人次,調解各類糾紛45件,審查立案5件,辦理公證800餘件。

政法幹警集中會戰史無前例。100多名治安警察晝夜巡邏,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的財產不受損失。有一個私人拆除隊借拆遷之機,采取威脅手段,強行低價兜攬拆除工程。接到舉報後,公安局迅速出警,3名責任人員當即被予以刑拘。20天裏,這區政法各部門統籌警力,加強布防,晝夜巡邏,嚴厲打擊不法行為,累計消除治安隱患64起,教育訓導58人,治安處罰4人,確保了拆遷工作在秩序井然的和諧氛圍中順利推進。

……這一個個史無前例,反映了區委、區政府對拆遷改造的高度重視,折射出攻堅克難的雄心壯誌和必勝決心。

在這次難忘的大會戰中,從總指揮、各位指揮長到各工作組組長,始終堅持一線指揮、一線調度、一線解決難題,為打贏這場攻堅戰帶來了強大動力、信心和勇氣。特別是進入攻堅階段後,總指揮李國忠同誌親臨一線,晝夜督導,果斷決策;各位指揮長不分晝夜、現場調度,鎮、村兩級切實發揮拆遷主體作用,既主動承擔責任,又密切配合工作,上下同心,擰成一股繩,形成了整體工作合力。

為了激勵幹部打贏拆遷攻堅戰,豐南區製定了動遷幹部跟蹤考察製度,將承擔拆遷目標任務細化分解,將跟蹤考察結果作為幹部選拔任用重要依據。相反,“誰阻礙拆遷、幹擾拆遷,誰就會受到嚴懲”。拆遷中,胥各莊街道辦事處一名正科級幹部因對動遷工作人員出現過激言行,被當場就地免職。

讓黨徽在拆遷一線閃光,是創造奇跡的秘訣之一。

拆遷啟動前,豐南區委組織部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在拆遷改造中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於是,拆遷改造工地上就有了這樣一道獨特紅色風景:

1000多名胸前佩戴鮮紅標牌的共產黨員動遷員,走街入戶宣傳拆遷,解答政策,幫助拆遷戶解決困難;有數百名共產黨員拆遷戶帶頭拆遷,並主動做其他戶的工作。拆遷中,湧現出了許多共產黨員的感人事跡。

這是一位共產黨員擲地有聲的話語——“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正是拆遷用人的關鍵階段,人手緊,任務重,我絕不能掉鏈子!”

3月11日下午,正在拆遷現場忙碌的區審計局共產黨員張福興,突然接到家人緊急電話,70多歲高齡的母親在家裏不慎跌倒導致骨折。張福興萬分焦急,他匆匆把母親送到醫院治療,囑咐家人照顧,馬上又返回了拆遷現場投入緊張工作。

“我是黨員我先來!”這句話讓人想起了幾十年前的烽火歲月中,共產黨員帶頭殺敵的場麵。今年58歲、有34年黨齡的豐南鎮八街涉遷戶王若愚,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在全村第一個簽訂拆遷協議,第一個自行拆除了自己的住房。

不僅如此,他還主動擔當了政策講解員,積極動員鄉親們配合拆遷。

拆遷不是孤軍行動,而是群起響應、眾誌成城的攻堅大會戰——發揮餘熱,展現夕陽風采。區老幹部協會的老同誌們在動員大會的第二天,就自發組成了一支由75名老幹部參加的誌願者隊伍。他們在自己身先士卒、帶頭簽約拆遷的同時,積極做好親屬鄰裏中拆遷戶的思想工作,並積極入村入戶做群眾的動遷工作,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政治思想、人際關係、工作能力三大優勢活躍在拆遷一線。僅3月9日至3月24日的兩周時間裏,就共走訪離退休幹部涉遷戶190餘戶,召開各類座談會8場160多人次,收到了“答疑”、“促動”的效果。

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以及老幹部們同樣心係拆遷,積極投身拆遷。團區委組織300餘青年誌願者,成立了9支應急誌願服務隊,深入到拆遷一線,挨門逐戶地做思想動員和政策解釋工作。僅3月9日、10日兩天時間,就走訪涉遷群眾932戶,協助拆遷工作人員丈量房屋198戶。

“在拆遷現場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是我一生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我願意在拆遷一線接受黨組織的考驗。”在艱苦忙碌的拆遷一線,掀起了團員青年入黨熱潮。20天中,就有66名青年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由於積極發動,周密組織,科學運作,有效形成了黨政工青婦組織齊心協力進行拆遷攻堅的喜人局麵,形成了“集團軍式作戰”、無堅不摧的強大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