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創新及創新者致敬
卷首
30年前,我隨家人從故鄉來到鄭州,高高的二七塔和鄭州百貨大樓永遠留在記憶中。
如今“90後”的女兒從不逛街,每天都掛在網上,讀書、看電影、購物。
20年前,最大的心願是成為一名都市報記者,為沒有機會進入報社而糾結。
如今,離開央視的羅振宇經營了一家自媒體,每天說一分鍾的話都有百萬粉絲。
10年前,為自己所在的都市報被合並感到震撼、感傷。
如今一家又一家報紙倒閉已不再是新聞。
4年前,選擇創辦《商業2.0豫商》雜誌,決心把助推河南民企成長作為畢生的使命,希望能幫助他們。4年探索,終於明白我們關注的對象應該是誰,他們的真正需求是什麼,我們到底能為他們做些什麼?一直在拷問自己與團隊:我們能不能做到雪中送碳、雨中送傘?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你擁有互聯網思維嗎?你今天是誰,你昨天是誰一點都不重要,最關鍵的是明天你是誰?
2013年是值得紀念的一年,我和我的團隊用衝鋒的姿態完成了一個全新的改變。
20天的時間,兩場預賽,一場決賽,一場年度峰會暨頒獎典禮,30多家創新豫企參賽,10多個知名評委,數百個企業家觀眾……
選手的踴躍參與、評委犀利的提問與點評,還有投資者的賽後追捧……
顛覆與創新是“第五屆豫商年度峰會”的主題,年會本身也顛覆了以往。第一次取消了年度人物、創新人物的評獎與推介,做完成長大賽的預賽才突然發現這些參賽企業的創始人哪個不是創新人物?麵對一場場公平、公正的比賽,所有的評選瞬間黯然失色。
2014年1月7日下午,“2013豫商創新工社·成長大賽”前十強代表站在會展中心的天橋上拍攝雜誌封麵,背後是恢弘的建築和高高的“玉米棒”,在攝影師的口令下,70多歲的綠葉堂創始人李俊卿和“80後”、“70後”創業者一起在攝影師的口令下一遍遍地騰空跳躍。她從53歲開始創業,已經創業了近20年。
大賽後喜鵲愉家董事長張鴻舉非常忙,他被國內10餘家基金投資公司包圍。
本屆大賽冠軍雪陽集團董事長劉紅中,正在全國布局雪陽坯衫電商網絡及棉庫網,希望成為服裝行業“快時尚”的開創者。
“豫商創新工社·成長大賽”驗證了評委符德坤的話,創業者都是孤獨的,當前市場和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選手提供行情的坐標,走一條更正確的路也是大賽價值的另一體現。
總有一種精神令我們熱血沸騰。拒絕平庸,向創新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