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形勢下上海內河集裝箱運輸市場發展SWOT分析(2 / 3)

(1)嘉興內河港―杭申線―黃浦江―外高橋港區;

(2)湖州安吉港―梅湖線―長湖申線―黃浦江―外高橋港區;

(3)無錫內河港下甸橋港區―京杭大運河―蘇申外港線―黃浦江―外高橋港區;

(4)宜興港區―錫溧漕河―京杭大運河―蘇申外港線―黃浦江―外高橋港區。

截至2013年3月,上海連接蘇錫常和杭嘉湖的內河集裝箱運輸3條關鍵航道整治狀況如下:趙家溝航道(規劃等級Ⅲ級)整治工程、大蘆線航道(規劃等級Ⅲ級)整治工程(臨港新城段)、杭申線航道(規劃等級Ⅲ級)整治工程分別累計完成工程投資29.4億元、39.7億元、6.9億元,累計完成率分別為101%、97%、54%;大蘆線航道整治工程(臨港新城段)預計2013年8月全麵竣工;杭申線礙航G60滬杭高速公路橋在市路政局牽頭下成立工程指揮部,推進高速橋施工改建工程。

2012年,嘉興港、湖州港、無錫港至上海港的內河集裝箱運量分別為7.5萬TEU、4.1萬TEU和0.2萬TEU,合計11.8萬TEU,同比上年增長96.3%。根據調查,無錫下甸橋港區和宜興新港作業區設計集裝箱年通過能力分別為3.0萬TEU和2.9萬TEU。嘉興內河港多用途港區設計年吞吐能力250萬t;湖州港安吉川達物流碼頭年設計吞吐能力20萬TEU。根據《上海市內河航運發展規劃(修訂報告)》,蘆潮港和外高橋內河集裝箱港區規劃年吞吐能力分別為200萬TEU和100萬TEU。

由上可知,目前上海內河集裝箱運量規模雖小,但增速很快。結合當前4條重點航線起訖點港區的碼頭設計吞吐能力約束限製和航線運量,可以判定在短期內,4條航線對上海內河集裝箱運量的貢獻力度從強到弱依次為:嘉興內河港―上海外高橋內河集裝箱港區;湖州安吉港―上海外高橋內河集裝箱港區;無錫內河港下甸橋港區―上海外高橋內河集裝箱港區;宜興港區―上海外高橋內河集裝箱港區。短期內,浙江省嘉興內河港和湖州安吉港至上海內河港的集裝箱運輸航線將是上海發展內河集裝箱運輸市場的培育重點;而從長期來看,集裝箱密集生成地蘇州和杭州規劃的內河港區陸續建成,將給上海內河集裝箱運輸市場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當前,需運往上海洋山深水港區的集裝箱若選擇內河運輸,隻能繞行至外高橋內河港區通過“穿梭巴士”到達洋山深水港區,二次裝卸轉運不僅降低水運時效性,更增加運輸經濟成本。大蘆線航道通航將使這部分集裝箱的內河運輸路徑選擇分流,內河集裝箱船舶過黃浦江後將不再繞行外高橋轉運,而是經大蘆線直接運往蘆潮港內河集裝箱港區,再轉駁至洋山港區。這將大大縮短運輸裏程,節約運輸成本,吸引小長三角區域內的集裝箱貨主“棄陸走水”,將集裝箱運往洋山港區。

上海未來內河集裝箱運輸市場的增長動力主要來自以下4個方麵:

(1)上海港縱深腹地小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帶來內河集裝箱運輸新增量;

(2)大蘆線通航後新航線上內河集裝箱運輸量增加;

(3)現有集裝箱貨主“棄陸走水”;

(4)現有部分散貨改用集裝箱運輸。

伴隨政府對內河集裝箱運輸企業的大力培育和配套運輸服務企業的逐漸發展,蘆潮港和外高橋內河集裝箱港區碼頭、“一環十射”內河航道等基礎設施建設陸續完成,以及適用內河運輸的大運量、高效率、高效益的新型船舶顯出經濟效益,上海內河集裝箱運輸市場將發揮巨大潛力,未來發展不可估量。

2 SWOT分析

SWOT分析,就是對上海內河集裝箱運輸市場的內外部環境進行綜合和概括,分析內部優勢因素(Strengths)、劣勢因素(Weaknesses)和外部機會因素(Opportunities)、威脅因素(Threats)。基於此,將上海內河集裝箱運輸市場的內部資源因素與外部因素造成的機會、威脅進行合理、有效的匹配,製定良好的發展策略,主動發揮自身優勢,以掌握外部機會、規避威脅,促進上海內河集裝箱運輸市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