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暴君”的麵具(1 / 2)

“暴君”的麵具

董事文化

作者:王新業

公元1858年,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和約翰·李斯丁發現,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具有魔術般的性質。普通紙帶具有兩個麵:一個正麵,一個反麵,兩個麵可以塗成不同的顏色;而這樣的紙帶隻有一個麵,倘若一隻小蟲可以爬遍整個曲麵而不必跨過它的邊緣。這種紙帶被稱為“莫比烏斯環帶”。

“莫比烏斯帶”其實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麵了,而是一個體,任何體都隻有一個麵,但往往是我們思想太過於局限,總用麵的看法去理解體生活中存在的各種現象。比如,成功的企業家幾乎無一例外都有共同的性格因素,自信、堅韌、向上等,但他們也具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性格魅力。恰恰是這個獨特性,使得他們在工作上可以狂妄極端,生活上卻安靜內斂;生活上可以光鮮亮麗,工作上卻又沉默寡言,這種強烈反差有時候你很難用常規思維去理解。這也讓我們不禁要問,這能是同一個人嗎?

“海盜”另一麵

史蒂夫·喬布斯在開發麥金托什機時,跟項目負責人拉斯金爭吵,最終他被趕走了;與謙遜溫和的蘋果首席軟件工程師阿特金森起衝突,最終他道歉了;和進入蘋果董事會的原百事可樂公司總裁斯卡利吵架,最終他被趕走了……

在工作上如此強硬自負,獨斷專橫,是幼稚嗎?沒人理解。也許創辦蘋果公司後,他在給自己辦公室裏掛的一麵海盜旗做的解釋就是最好答案。喬布斯常說:“忘掉一些規則,盡可能地以最極端的思維方式來思考。當海盜比加入海軍更快樂。能當海盜,為什麼還要當海軍?”

冷酷強硬的喬布斯另一麵卻是一個生活至簡、虔誠的佛教徒。年少時,他赴印度追尋自由,又去日本探尋現代禪宗隱秘。他長期吃素,崇尚簡潔之魅。迷戀書法與音樂,培養出一種獨特的審美趣味。正是在“一切皆有因果”的佛教思想影響下,他做出了那篇著名的斯坦福演講:“所以你得相信,眼前你經曆的種種,將來多少會連結在一起。你得信任某個東西,直覺也好,命運也好,生命也好,或者因果報應。這種做法從來沒讓我失望,我的人生因此變得完全不同。”

埃裏森在甲骨文是出了名的“暴君”,而暴君是從來不講規矩和情麵的。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困難期,埃裏森選擇了賴恩掌舵甲骨文,他不再負責日常工作,隻規劃甲骨文未來的發展方向。閑暇之餘駕駛長達78英尺的“莎優娜拉”號出海兜風,每隔兩年,他才會在百無聊賴時跑去關心一下公司的發展情況。他們兩人的合作就像“蜜月”一般甜蜜。當然,賴恩也不負眾望,在他任期內,甲骨文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二大軟件公司。不過,賴恩的勤奮和耿耿忠心並沒有使他善始善終。“蜜月”還沒度完,埃裏森便毫無征兆地把賴恩“掃地出門”,自己重掌權柄。

事實上,熟悉埃裏森的人都知道,賴恩能和埃裏森合作這麼多年,已經非常不容易了。甲骨文的團隊中不乏才華橫溢的各類人才,但最後基本被埃裏森打入了冷宮。難道是羨慕嫉妒恨?不像?真如此,那埃裏森為什麼還放手讓賴恩大展身手呢?

雖然工作上強勢不講情麵,但深受日本文化影響的埃裏森,在生活上卻保持著一種內在的謙卑,這也是他在甲骨文剛剛創立時就確定的企業文化,他希望這兩者能夠保持一種“美妙的平衡”。幾年前,埃裏森響應沃倫·巴菲特的號召,加入由其發起的“給予承諾”行動。該承諾旨在讓富豪們在公開場合承諾,在死後捐出自己的絕大部分財產。除了加入“給予承諾”計劃,埃裏森已經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向醫學研究和教育領域捐獻了數億美元,此外他還擁有一個關注年齡增長和衰老而引起的相關疾病的慈善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