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在很多年後。
即使他那時已非一人一劍就可踏遍千山萬水的秦蒼,而是親自將一個神朝推向巔峰,卻也親手使其毀滅的帝蒼。
滄海桑田,因果輪回,天道綱常......也都未能抹去他心中向往的那片青雲。
世人理解的青雲與他心中的那片青雲自然差異很大,可關於那座以青雲為名的劍閣,無論是通過史冊的描述還是影像的記錄,他們看到的劍閣都很接近完整,囊括了興衰榮辱。
但是看到不代表理解。
他們看到的東西有很多,不理解的東西卻更多。
在那個男人還不是帝的時候。
在那個男人還未將“蒼”變為普天之下最令人敬畏的字眼的時候。
他隻是個劍客。
可以為了愛拔劍,也可以為了恨拔劍的複雜劍客。
這樣的人一旦出劍,無論是傷人還是殺人都必有因,不會什麼都不為。
然而他們偏偏理解不了那件事的因。
帶著在當時還未悟出“無憶無情”,隻是個毫無修為的瘦小女孩的秦無憶,闖入青雲五峰之一的魔劍峰,遇人則殺,遇陣則破,極快的劍預防了血河的產生,抑製了怨魂的哀嚎,卻未能撼動魔劍峰的道基,反而讓魔劍峰自此名副其實,由靈山化作了魔窟。
這算什麼?
渾然不像是遠行後返回宗門的歸家弟子,倒像是從一開始就與青雲劍閣有著不共戴天之仇的魔修為了複仇而做出的屠殺暴行!
小國小邦的君王尚且知道掩蓋自己的汙點,讓負責記錄的史官盡量刻畫自己值得歌功頌德的一麵。
未來的成就還在燧皇之上,更加當得起那個“大”字的帝蒼怎會由始至終都未曾對這一件事作出解釋?
他們不理解。
當時目睹了大半過程的秦無憶頭腦更是一片空白,還未登至山頂,就已暈厥過去,又被秦蒼背在身上。
盡管背上多了一個人的重量,他出起劍來仍舊極快,殺起人來也毫不手軟。
他分不清自己由山腳登上山頂的過程中,究竟殺了多少不屬於青雲的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劍下增添了多少青雲的魂。
刀劍,從來都是無眼的。
他有眼,但也不是什麼時候都能看清,尤其是在有人刻意想要遮蔽他視線的情況下。
所以他不能手軟。
因為一旦手軟,暗中的人就會以為抓住了他的把柄,繼而收縮自己的力量,將更多不明事理的青雲弟子放在阻截他的第一線。
與其因此承受更多的心理負擔,倒不如來者無拒,皆以快劍收割其命,讓對方先亂,先怕!
殺少留多。
從數字上講,這無疑很劃算。
可數字並非衡量人命的絕佳方式,就如同真正的佛,從不會做出殺一人而救蒼生的事情。
因為那成全了公義,卻泯滅了人性。
如此“泯滅人性”的想法,他要如何對世人解釋?又要如何讓世人取信?
越抹越黑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所以他從未公開解釋過此事。
大權在手虎視天下時無言。
眾叛親離行至垂暮時亦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