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路127號
是一幢三上三下的老式石庫門住宅,磚木結構,坐南朝北,清水磚牆並有紅磚嵌砌。石庫門除石條門框外,還有磚砌門套。沿街為木窗,並配有百葉窗,二樓水泥平板挑出陽台置木框式陽台,木框采用車木立柱,鑄鐵欄杆花飾。20世紀20年代,這裏曾是上海博文女校校址,也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宿舍。
1921年7月正值暑假,而中共“一大”開會期間需要住宿的地方,於是以北京大學師生暑期旅行團的名義臨時租用學校教室。1921年7月22日下午,在博文女校舉行了“一大”預備會議,推選了大會主席與記錄,通過了大會議程。所以博文女校為中共“一大”的召開創造了有利條件,發揮了重要作用。
漁陽裏
位於淮海中路567弄,新老漁陽裏,是條一而二、二而一的弄堂,弄口麵臨南昌路100弄的老漁陽裏建於1912年;而1917年建成的新漁陽裏弄口在淮海中路567弄,兩弄相通。漁陽裏是上海典型的石庫門建築。
就在這條極普通的弄堂裏,卻有著兩幢極不一般的石庫門——老漁陽裏2號和新漁陽裏6號。1919年五四運動後,陳獨秀住在老漁陽裏(南昌路100弄)2號的朋友家裏,在客堂設立《新青年》編輯部,組建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又租了新漁陽裏(淮海中路567弄)6號戴季陶寓所,後成了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前的黨組織活動場所。1920年8月22日,在這裏又成立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現這裏作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宜坊
位於重慶南路205弄,複興公園東南側,建於1931年,係法商萬國儲蓄會投資建造的裏弄住宅。弄內住宅房有90幢,沿街店麵房有11幢。除店麵房為三層混合結構外,其餘均是假三層混合結構。每個單元建築麵積約160平方米。底層是進深1.8米的天井,設圍牆分隔,大門為單扇鐵門,天井進入客堂須通過小門廳,客堂後麵有後天井和廚房。二層是臥室和亭子間,中間設衛生間和樓梯間,假三層坡屋頂並設老虎天窗。建築外牆為水泥拉毛牆角鑲嵌紅磚,屋頂為機平瓦。弄內54號是鄒韜奮故居。
複興坊
位於複興中路553弄,建於1927年。複興坊大部分房屋是三層混合結構,屬於連體式新式裏弄住宅。天井設矮圍牆小鐵門。房屋外立麵紅磚牆,每個單元磚牆壁柱突出,既作為結構需要,又兼作立麵豎線條,每個樓層之間有磚飾線條裝飾。房屋入口處設折板雨篷,下有三個台階。立麵上每個窗戶設窗套,木窗外還有百葉窗。
金穀村
位於紹興路18弄,是一條整潔又漂亮的新式裏弄,弄口“金穀村”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十分注目。這條新式裏弄1930年建成,是國民黨政府上海市長吳鐵城化名“吳子祥”而建造的房產。總體布置整齊劃一,建築坐北朝南,按六排行列式組合。共有99個幢,建築呈西班牙風格,立麵簡潔,以水泥拉毛牆體為基調,鋼窗水刷石窗框、房屋入口小雨篷以及局部陽台做點綴,假三層屋頂為折線形大坡麵,屋麵山牆處還豎起高高的磚煙囪。
長樂村
位於陝西南路39弄,原名“凡爾登花園”,建於1929年,共有129幢住宅。總體沿陝西南路,坐北朝南行列式布置,共七排。雖然總體布局是裏弄式,但是建築風格卻完全是法國情調。住宅前庭院麵積較大,設透空矮圍牆。“長樂郎”的弄名是著名書畫家豐子愷先生題寫的,他是這裏93號的住戶,住了21年。他喜歡這裏的房子,喜歡這裏的環境,寫字作畫之餘眺望窗外,白天陽光明媚,夜裏皓月當空,他自豪地稱自己的寓所為“日月樓”。
步高裏
四明村
上方花園
尚賢坊
淮海坊
陝南村
湧泉坊
新康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