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外灘周邊景觀(1)(1 / 3)

外灘

外灘是上海最著名的景觀,位於上海市中心區的黃浦江畔,北起外白渡橋,南抵新開河,全長約1.8公裏。170多年前,外灘還是一片荒野,屬於黃浦江泛濫時的淤泥地帶,是一片自然灘地。據說因黃浦江在陸家浜出口處形成一個急彎,其上遊稱為“裏黃浦”,下遊稱為“外黃浦”。裏黃浦的河灘叫“裏黃浦灘”,又稱“裏灘”,外黃浦的灘地就叫“外黃浦灘”,又稱“黃浦灘”或“外灘”。

1845年英國殖民主義者搶占外灘,建立了英租界。自此,許多外國銀行、商行、總會、報社雲集這裏,一幢幢商業大樓拔地而起,成為殖民主義者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務和文化中心。外灘就此成了租界最早建設和最繁華之地。從19世紀後期開始,許多外資和華資銀行在外灘建立,這裏便成了上海的“金融街”,又有“東方華爾街”之稱。

於是,外灘成了一塊“風水寶地”。 在外灘擁有一塊土地,不僅是財富的象征,更是名譽的象征。外灘的建築大多經過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建,各國建築師在這裏大顯身手,使麵積不算大的外灘集中了52幢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建築,故外灘又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稱。

外灘麵對開闊的母親河——黃浦江,背倚造型嚴謹、風格迥異的建築群。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來在經濟活動領域對上海乃至中國的影響,使其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外灘的江麵、長堤、綠化帶及美侖美奐的建築群所構成的街景,是最具有特征的上海景觀。早晨,外灘是人們健身的場所;白天,它是繁華熱鬧的遊覽勝地;晚上,則是情侶的戀愛天地。每當華燈初上之時,外灘各幢建築物上燈光輝煌,一座座猶如水晶宮似的,令海內外遊客讚歎不已。

百餘年來,外灘一直作為上海的象征出現在世人麵前。

萬國建築博覽

外灘的建築群有“萬國建築博覽”之美稱,是人類曆史的文化遺產,也是上海最具標誌的建築群。這裏鱗次櫛比地矗立著二十餘幢哥特式、巴洛克式、羅馬式、古典主義式、文藝複興式、中西合璧式等各種風格的大廈。著名的建築有亞細亞大樓、上海總會大樓、彙豐銀行大樓、海關大樓、字林大摟、彙中飯店大樓、沙遜大廈、中國銀行大樓、百老彙大廈等。這些大廈雖然出自不同建築師之手,風格迥異,但是建築格調統一,建築輪廓協調,在黃浦江西岸劃出了一道優美的天際線。

觀賞外灘建築群和景觀最好是晚上,在泛光燈的照射下顯得晶瑩剔透,格外迷人。

亞細亞大樓

位於外灘1號,大樓建於1916年,高8層,是當時外灘最高的一幢建築,且又取得中山東路1號的門牌,故當時也有人稱它為“外灘第一樓”, 也是當時上海高層建築中最年長的建築。大樓原址是英商兆豐洋行的產業,約1899年,被另一個叫麥邊的英國商人買下。到了1913年,麥邊決定將舊房拆除,建成了現在的大樓。大樓外觀兼有古典樣式和新古典主義格調,也有人稱此為折中主義風格。正立麵呈巴洛克式建築風格,正門有4根愛奧尼克立柱,左右各2根,內門又有2根小的立柱,左右各1根。門楣則以變形的巴洛克渦旋形圖案作裝飾,造成一種華麗、富貴的氣派。東、南立麵均為橫豎三段格式。1917年以後,亞細亞火油公司長期租用大樓底層,漸被稱為“亞細亞大樓”。1939年,大樓又加高一層,由原來的7層增至8層。整座大樓氣勢雄偉、富麗堂皇。現在是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

上海總會大樓

位於外灘2號。上海總會(Shanghai Club)是英國在滬僑民的俱樂部,一個重要的社交場所,創設於1861年。1864年建樓。此後這個叫做Shanghai Club的俱樂部正式開張,在上海居住6個月以上的外國人才可以加入,每年付會費,可以在這棟大樓裏就餐、娛樂、借書、會客、舉行會議等。主辦人是英國人,會員大多也是英國人,所以中國人還是把它叫做“英國總會”。就在1909年,有錢的俱樂部會員再次發起募捐,花了25萬兩銀子,把舊樓拆了,建起鋼筋混凝土結構、石構外貌的新大樓,層高6層,1910年1月啟用。建築立麵為三段式處理,二至三層中部有6根愛奧尼柱式的石柱,頂端各設置了巴洛克式的風亭,細部雕刻細膩優美。建築設計師是H·Tarrant。室內裝潢由馬海洋行的日本建築師設下田菊太郎設計,裝飾華麗,以長達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櫃台著稱。該大樓設施齊全,有直通4層的別致的三角形電梯,這電梯是西門子公司製造的,距今已有百年曆史,仍然可以使用。室內裝飾仿造英國皇宮,極其豪華,有“東洋倫敦”之稱。1971年改為東風飯店,現為上海外灘華爾道夫酒店。

有利大樓

位於外灘3號,原名聯合大樓,為美國有利銀行所有,故稱有利銀行大樓。大樓地皮是英商天祥洋行於1860年購入的,天祥洋行當時修建的是一幢三層磚木結構的樓房,1914年天祥洋行宣告破產。1916年由保安、保家等保險公司聯合租賃,將原來的3層磚木結構房屋改建為6層大樓,也是上海第一座采用鋼框架結構的建築,鋼框是向德國著名的克虜伯工廠定製的。轉角處頂部設計了一個塔亭,頂端有球形圓頂。大樓采用三段式立麵,在總體設計上屬於仿文藝複興時期建築風格,有明顯的巴洛克裝飾特點,大門兩旁有修長的愛奧尼克立柱,柱子上有凹槽;窗框多采用巴洛克藝術富有旋轉變化的圖案,高大的落地窗既有利於采光,又增添樓宇氣勢。外牆采用花崗石貼麵,整幢建築是以門為中心的軸對稱圖形,風格勻稱、明朗、穩重。約在1936年,有利銀行以8萬英鎊的代價獲取了該大樓的部分產權,後稱該樓為有利大樓。現為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資有限公司使用,已改造為一個高層次的,彙聚藝術、音樂、時裝、餐飲及文化場所,被稱作上海最奢侈的聚會場所——“外灘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