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人民廣場及南京東路周邊景觀(1)(1 / 2)

人民廣場

被譽為“城市綠肺”的人民廣場位於市中心,是一個融行政、文化、交通、商業為一體的園林式廣場。廣場北側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北側為上海大劇院,東北側為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南側為上海博物館,人民大道穿越其中。廣場兩側各設17米寬的綠化帶,綠化總麵積達8萬平方米。廣場地下是多條上海地鐵線路彙聚的人民廣場地鐵站,與地鐵站相連的是兩座現代化商場——香港名店街和迪美地下商場。

現在的人民廣場和人民公園在解放前卻是遠近聞名的跑馬廳。1861年,當時跑馬總會的董事,英國人霍格勾結英國駐滬領事向上海道台提出,要求劃出一圈土地作為跑馬的跑道。在當時清朝地方官吏的默許下,他策馬揚鞭,從現在的第一百貨商店門口起,向西轉南兜了個大圈子,然後按馬蹄的痕跡圈起來,用低價強征馬道圈內農田466畝,建成了號稱“遠東第一”的“上海跑馬廳”。在那個時候,這個地方,每個日子的開端與結束都滲透著許多人的不盡熱望與恐懼、更不斷上演著從天堂到地獄的人間悲喜劇。解放初上海市人民政府收回跑馬廳,逐步改建成人民公園、人民廣場、人民大道等。

人民公園

位於南京西路231號,人民公園地處上海市中心,東臨21世紀展示館、南京路步行街;西接大劇院;北麵與國際飯店、新世界商廈相望,南接人民廣場,素來享有“城市綠肺”之美稱。

公園建址於舊上海的跑馬廳,1949年上海解放以後,上海市人民政府決定將跑馬廳收歸國有,1950年9月7日,由陳毅市長代表市政府宣布把跑馬廳的南半部建造為人民廣場,北半部改造為人民公園。陳毅同誌為公園題名寫下了“人民公園”四個大字。1952年10月1日,人民公園正式對上海人民開放。

現在的人民公園總麵積10萬平方米,設計上主張以人為本,定位於自然,充分體現現代園林風格。園內以植物造景為主,提倡生物多樣性,注重植物新品引進,大量布置花灌木和色葉木。園內既有海棠園、翠碧湖、荷花池、西山瀑布等傳統景觀區域,又有玉蘭園、百花園等色彩鮮豔、情調浪漫的現代景觀區域,是一座具有綜合性休閑功能的公園。

上海市政府大廈

位於人民大道200號,又稱上海市政大廈或人民大廈,1995年竣工。大廈的整體顯示出“莊嚴、大方、樸素、明快”的特色,大廈大門豎立著十根9米高的石柱,顯得莊嚴方正,用寬大的花崗石為踏步,4層裙樓的外牆用花崗石貼麵,象征政權的恒久與牢固;主樓用白色人造石貼麵和藍灰色垂直玻璃幕牆,既清新明快,又象征政權的清政廉明。細部處理上采用了上海市花白玉蘭圖案做浮雕裝飾,加上精致的線條達到豐實的藝術效果。市政大廈既有上海特色,又有時代精神,是上海最具代表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上海博物館

位於人民大道201號,上海博物館(新館)位於上海市中心人民廣場南側,於1993年8月開工,1996年10月12日全麵建成開放。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上海博物館是一座方體基座與圓形出挑相結合的建築,造型具有中國“天圓地方”的寓意。它既有中國傳統建築之基座、台階的形意,又有園林綠化的東方格調,體現了現代科技和時代精神。從遠處眺望博物館,圓形屋頂加上拱門的上部弧線,整座建築猶如一尊中國古代青銅器;若從高處俯視博物館,則屋頂平麵猶如一麵巨大的漢代規矩鏡的圖案。到了晚上,中間圓頂13米跨度的玻璃采光球,在泛光燈照用下,更似一顆熠熠生輝的夜明珠。博物館有四座高聳的藝術雕刻拱門,記錄文字和曆史演變的進程;右麵門前兩側8隻獅子和天祿的藝術石雕,表達了中國文化的無比璀璨。

上海博物館建築麵積3.92萬平方米,陳列展覽和公共服務麵積1.5萬平方米,一樓為中國古代青銅館、中國古代雕塑館和展覽廳;二樓為中國古代陶瓷館和展覽廳;三樓為中國曆代書法館、中國曆代繪畫館、中國曆代璽印館;四樓為中國古代玉器館、中國曆代錢幣館、中國明清家具館、中國少數民族工藝館和展覽廳。

上海大劇院

位於人民大道300號,上海大劇院位於人民廣場西北側,建成於1998年8月,占地2.1萬平方米,建築麵積6萬平方米,設有2600多個座位。其舞台音響和燈光設施一流,堪稱亞洲最大、世界最先進,為芭蕾、歌劇和交響樂重要演出場所。

上海大劇院由法國建築界久負盛名的建築大師設計,其建築風格新穎別致,融彙了東西方的文化韻味。大劇院以漢字“藝”的形象為造型,遠遠望去,又仿佛笑“口”常開,歡迎來自各方朋友。晶瑩、透明的大劇場在平台、花園、噴泉、水池的簇擁下,成為人民廣場又一大文化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