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西方資本結構理論的比較研究(1 / 2)

宏觀經濟

作者:朱長華 李璐

摘要:資本結構理論又稱總價值估價模型,主要是探討公司負債資本與股權資本的比率關係對公司價值和資本成本的影響。本文分別從西方和我國對資本結構影響因素的研究情況進行闡述比,進而分析出我國資本結構理論存在的局限性。

關鍵詞:資本結構;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1)02-0001-01

國內外學術界幾乎所有關於企業資本結構的實證研究大致分為兩個方向:第一,以MM定理為核心的資本結構理論學派也叫做西方資本結構主流理論學派,主要探討企業價值與資本結構之間的關係,國內外關於這方麵的研究最多,研究文獻也最為豐富;第二,以研究各種影響企業資本結構的因素為核心的資本結構決定因素學派,這個方向的研究特點是建立在理論和大量實證檢驗的基礎之上用數據說話。本文對於資本結構理論不再贅述,主要針對於國內外有關資本結構影響因素的研究情況,論述其發展曆程。

一、西方關於資本結構理論研究

在資本結構影響因素的研究方麵,西方學者均以發達國家證券市場為基礎,對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大量實證研究。其中包括:Titman@Wessels(1988)從盈利能力角度、Braxter;Gragg(1970)從公司規模角度、Myers與najluf(1984)、Scott(1976)等從資產擔保價值角度、FerdinandA,Gul(1999)從公司成長性角度、Harris;和Raviv從公司所有權角度、以及Sudha Krishnaswami(1999)從非對稱信息等的多個角度研究了影響資本結構的各種因素。其中以Titman和Wssels、Rajan以及Zingalas、Albertode Miguel@JulioPindado為典型代表。Titman與Wessels(1988)從美國勞工部統計局收集了1974、1982年469家企業的數據,通過因素分析法檢驗得出結論:獨特性因素存在著負的參數估計值,這樣的結果表明具有高銷售成本和相對較大的研發費的企業,其雇員退出率相對較低,因此更傾向於保持低負債率。分析結果顯示,短期負債率和企業規模負相關,這說明如果進行長期融資時,小企業付出的交易成本要比大企業付出的更多。盡管交易成本在資本結構的其他影響因素中常被認為是影響較小的因素,但在此交易成本卻表現出了它的重要性;盈利能力參數估計表明,企業增加的借貸不可能完全抵消由利潤增加而提高的股票市價。這就為交易成本的重要性提供了另外的證據,這與梅爾斯的擇優理論相一致。Wald的研究發現資本結構與非負債稅盾呈負相關關係。馬來西亞Sharifah Raihan和SyedMohd Zain對馬來西~Kuala Lumpur詞E券交易所的主板和二板的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在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的變化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表明:主板和二板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與公司資產的流動性和公司盈利能力成負相關;主板市場上公司規模與公司資本結構在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的優化調整呈正相關關係,二板市場上二者卻沒有關係,危機過後,二板市場上公司規模與資本結構成負相關關係。

二、國內關於資本結構理論研究

20世紀90年代,我國學者在吸收西方資本結構理論成果和進行實證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實際,對國內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