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墳坡子(1 / 2)

舊時候民間有老話稱趕白事,也叫趕墳或叫趕墳頭。這就是說誰家有老人過世了,認識的人得去吊唁,披麻戴孝跟著抬棺材送殯的隊伍往墳地走,就是土話講的趕墳頭;每年逝者祭日和清明的時候,去墳頭前燒紙磕頭的那也叫趕墳頭。

在如今雖然政府要求農村老人死後,得送到縣城火葬場火化,但人們的傳統觀念還是希望入土為安的,隻要給村裏頭交夠了錢後,就能心安理得埋在自家祖墳了。現今農村趕墳和以前還是差不多的,隻不過曾經那棺材全得靠人抬牛拉,如今則換成拖拉機、汽車,唯一沒變的就是送殯時浩浩蕩蕩的人群。

那要是趕上個大戶的出殯,這最前麵抬棺材的人群已經走到墳地,那最後麵的還堵在村口出不去,足可以想象出這送殯的人有多少。

在1950年清明節前幾天,河南盧氏還出了一件怪事,縣城靠陝西交界處有一片荒地,後來因埋了不少饑荒年路過餓死的人,所以成為一大片亂墳崗子,墳頭一個接一個,也不知道到底埋了多少死人,隻因為墳頭很多,當地人也稱其為“墳坡子”。

話說有一天半夜三更後,從遠處墳坡子那傳來一陣哭喪聲,那是個女子的聲音淒慘且歇斯底裏,聽的人頭皮發麻隻想堵耳朵。當地人迷信就認為是餓死鬼缺錢出來哭喪,也沒個人敢半夜尋著聲音,去看看到底怎麼回事,直到清明節當天的晚上,附近的住戶集體到墳坡子,每戶都帶了不少紙錢,去墳坡子一旁的路邊,給那些餓死鬼多燒些,為讓他們別在半夜出來哭喪。

當時大約是晚上的九點多種,居民們沿著路邊,各家燒各家的紙錢,互相都離得不遠,燃起了不少燒紙的火堆,都想著燒完紙錢,趕緊回家睡覺,也不想半夜在這裏多待。

一塊去燒紙的人中有個名叫張茂,在鄰鄰居居的印象中,那打解放前就是種地的老實人,今年有四十多歲,皮膚黝黑身體非常挺壯實,是家中的頂梁柱,他跟著附近的居民,一塊來到這墳坡子燒紙錢。

張茂蹲在一邊燃起一堆燒紙,他背後就是那墳坡子,幹了一天的農活累的渾身都不得勁,要不是家裏婆娘,讓他也來墳坡子燒點紙錢求太平,他那才懶得來呢。

說來也怪,原本燒的好好的火堆,突然在無風的狀態下打起轉,隨後那帶著火苗的燒紙,奔著張茂的臉就去了,還好張茂反應快,身體往後一轉,才沒讓火燎到臉和頭發。還沒來得及去檢查衣服有沒有被火燎著,就突然看到不遠處的墳坡子裏有東西在動。

那東西白乎乎的時隱時現,如果不是張茂為躲被風吹起的燒紙把臉轉到身後,還真是很難發現墳坡子裏有個奇怪的東西。

他仗著附近的人多,就站起身往墳坡子裏走了些,等靠近才發現那白乎乎的東西,竟是個從墳地裏探出來的骷髏頭,那骷髏頭上隻剩下一些頭發,皮肉都沒了露出森森的白骨。

但說來這也不稀奇,這一帶都是亂墳崗子,圖省事墳坑挖也淺,趕上哪年下大雨,能衝出不少死人骨頭來,都見怪不怪了。

張茂心想:“可能是墳頭的土淺,把屍體的頭部給露出來,但剛才看到的東西似乎會動,這說不通啊,難不成這骨頭架子,還成精了要出來了不成?”

本來他膽量不小,看出是個骷髏頭後,竟沒怎麼害怕,但一想到那些鬼神之類的事,他這個身體強壯的莊稼漢,也不禁打個顫栗,腿肚子筋在裏頭轉了幾轉。

扭頭再一看周圍雜草叢生,那露出土的骷髏頭,像仰著臉瞧著自己一樣,兩個眼眶內黑洞洞的,看得直叫人心驚膽顫,也不敢多停留扭頭就往回走。

張茂沒想到自己竟走進墳子坡的深處,遠處燒紙的人群也看不太清楚,黑燈瞎火獨處在荒墳亂崗,不禁有些慌神,剛想加快腳步,卻聽身後傳來一陣窸窣的聲響,那聲音很輕,像是什麼東西在砂石的地麵上蹭了一下。張茂沒敢轉過身去瞧,隻是用餘光一掃,竟看到那原本露出骷髏頭的地方,此時隻剩下一個圓洞,量是張茂膽量再大,也被嚇的是怪叫一聲,悶著頭撒丫子就跑,左腳一坑右腳一坡,蹌蹌的終於跑出墳坡子到路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