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環球采風(3)(3 / 3)

巴西:狂歡節

地處熱帶的巴西平均氣溫27~28攝氏度,高溫中生活的巴西人也充滿了激情,每到2月中旬或下旬的狂歡節,全國便成了歡樂的海洋。人們不分貴賤,不論膚色,身著民族盛裝,在舞蹈“國王”和“王後”的帶領下,一邊遊行,一邊跳著桑巴舞、弗雷沃舞和阿弗謝舞,進行著“世界上最偉大的表演”。巴西人宣泄激情的另一種方式是踢足球,他們擁有20世紀最偉大的運動員——“球王”貝利,還有當今還活躍在綠茵場上的“外星人”羅訥爾多。對巴西人來說,足球比賽也是一種狂歡節。

和丹麥人比快樂

孫貴頌/文

美國政府撥款支持的大型跨國調查項目“世界價值觀調查”,從1981年到2007年,對52個國家、35萬人實行長期調查。結果發現,有45個國家的幸福指數得到提升。地處北歐的丹麥,名列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該項目的組織者、密歇根大學因格爾哈特說:“丹麥雖不是最發達的國家,但是,它很繁榮。快樂的決定性因素,就是人們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度。”

這則消息沒有提到中國。以我們目前的經濟條件而言,丹麥人的高福利待遇,咱肯定趕不上。但是,在有些方麵,我們也是可以做到的。

丹麥人實行義務教育,我們實行的也是義務教育。不過,他們的義務教育,搞得比我們徹底,公立學校從小學到大學,學費全免,12歲以下的孩子,連成績單都沒有,也不評選模範學生。“學習是丹麥人快樂的秘密之一”。丹麥老師與家長鼓勵孩子發展天賦,不鼓勵相互比較。我們沒有他們那麼財大氣粗,要將早就開始的義務教育,正兒八經地實行起來,讓農村學校告別“黑屋子、破桌子、窮孩子”的狀況,不是太難的事。如果家長不將所有期望值壓到孩子身上,讓其明裏暗裏和別的同學較勁,如果老師不給學習好的孩子發證書、戴小紅花,別讓分數主宰孩子的生活軌跡,甚至為了考試,連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都靠邊站,把孩子弄得跟木頭人似的,那麼,學習也會成為中國孩子的一種快樂。

在丹麥,最有權力的人和最沒有權力的人,差別很小。丹麥是君主立憲製的國家,皇室遵守法律法規,不搞特殊化。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去教堂祈禱,身邊僅有兩個隨從。她甚至自己上超市買東西。在丹麥,要不是交換名片,根本分不出誰是上級、誰是部屬,所有的老板都是自己伺候自己。我們的領導幹部,名為“人民公仆”,應當從心裏到行動上,與老百姓打成一片。下去視察時,不要前呼後擁、戒備森嚴。具體到一個單位,別弄得上下等級太分明。領導出行,秘書負責提包,上下車給領導開關車門,還要將手放在車門上方,免得碰到領導的腦袋。一位秘書告訴我,有一次,領導打電話叫他過去,秘書問:“有什麼指示?”領導說:“給客人倒杯水。”要是在丹麥,如果這樣做,秘書恐怕會把水潑到領導的臉上。

丹麥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工匠也好,部長也罷,沒有什麼區別。她的一個副首相是農校出身,部長之中不乏高中畢業者,同樣可以擔當治國安邦的大任。我們也可以像丹麥人那樣,不要幹什麼都看文憑,好像研究生的本事肯定比本科生高,本科生絕對比專科生厲害。不管幹什麼,大家的身份都是平等的,獲得利益的機會也是平等的。領導沒有特權,社會安全又透明,大家都感到愉悅,能創造性地工作。

所以說,快樂幸福的社會,肯定是最和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