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樓上,侗族小夥子悠揚的樹葉吹奏清音渺渺,繞耳不絕。看獨龍姑娘紡紗織布,一派悠閑的田園風光,聽摩梭小夥講述自己的愛情故事,讓人對遙遠的瀘沽湖充滿神往。
野三坡是古代京都通往塞外的重要關隘,素有“疆域咽喉”之稱,為曆代兵家必爭之地,龍門天關大斷壁險勝千重,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峭壁之上,鐫刻著曆代守關將士的豪言壯語。龍門城堡屹立於兩山之間,敵樓、垛口、炮台保存完好。
金華山北側的長城工程浩大,氣勢恢弘。設計獨特的關城,烽火台,恰如一道銅牆鐵壁,蜿蜒於山嶺之中,其雄偉壯麗正是萬裏長城的一個縮影。
金華山南麓的清禪寺,已是千年古刹保存完好的金代壁畫色彩豔麗,形態各異,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寺院周圍蒼鬆翠柏,鬱鬱蔥蔥,千年銀杏樹仍是枝繁葉茂,果實累累。
野三坡的突出特點是“野”,景區麵積分為百裏峽自然風景遊覽區、白草畔原始林保護區和拒馬河避暑療養遊樂區。“雄、奇、險、秀、幽”的奇山秀水中分布著72個景點,是一個山水泉洞、鳥獸魚蟲、林木花草、文物古跡無所不包、無所不奇的自然風景區。
這裏有酷似桂林山水的拒馬河風光,形如鬼斧神工的峽穀奇觀,幽深奇異的溶洞,神秘離奇的怪泉,謎底難解的金華山,森林蔽日的白草畔。
這裏還有巍峨的長城、蒼勁的摩崖石刻,古老的棧道、廟宇,保存完好的古智人化石和平西抗日烈士陵園。春季山花遍野,夏季清涼避暑,秋季天高氣爽,冬季滑冰狩獵。這裏民風淳樸,處處呈現出一處人與自然和諧的景象。
[旁注]
太行山 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和女媧山。我國東西部地區的重要山脈和地理分界線。聳於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間。北起北京西山,南達豫北黃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東臨華北平原,綿延400餘千米,為山西東部、東南部與河北、河南兩省的天然界山。這裏是華北平原進入山西高原的要道。
燕山 位於我國河北平原北側。由潮白河穀至山海關,大致呈東西向長300多千米。北側接七老圖山、努魯兒虎山,南側為河北平原,高差大。自古為南北交通孔道。在軍事中也很有地位,古代與近代戰爭中,常常是兵家必爭之地。
拒馬河 是河北省內唯一一條長年不斷的河流,為北京市五大水係之一,大清河支流。發源於河北省淶源縣西北太行山麓,在北京市房山區十渡鎮套港村入市界,流經十渡風景區、張坊鎮、南尚樂鄉。在張坊鎮張坊村分為南北兩支。
板內造山帶 又稱陸內造山帶,是發育在大陸內部、遠離同時代板塊邊界的構造活動帶。我國中生代的燕山造山帶和新生代的天山造山帶都是陸內造山的典型實例。
摩梭 摩梭人生活在雲南省西北,四川、雲南交界處風光秀麗的瀘沽湖畔,有自己的本民族語言,但沒有文字。瀘沽湖以其獨特的摩梭風情和秀麗的山水風光聞名於世。
摩崖石刻 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摩崖石刻是指人們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內容;狹義的摩崖石刻則專指文字石刻,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記事。摩崖石刻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石刻藝術,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書法、造像或者岩畫。
[閱讀鏈接]
古時有一年大旱,拒馬河斷流,方圓幾十千米的百姓都趕著牲畜到十懸峽馱水,可是山裏有一頭野牛,也來此飲水,橫行霸道,傷了不少村民。
玉皇大帝知道後,派了一條長須鯰魚精偷偷躲進湖裏。
一天,野牛又來飲水,剛一探頭,鯰魚精豎起長須,緊緊纏住野牛的雙角,用力一抻,便把野牛拉進了湖裏,因為湖岸特別的陡,野牛的一隻犄角被摔斷了,後來順著峽穀滾落下來並豎在了前麵,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的牛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