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關的所在地江西大餘不僅有“古關古道,古人古事,寒梅勝景”,而且此地人傑地靈,名勝古跡相當多。如古老的充滿人文氣息的珠璣古巷;充滿懷古幽思情調的牡丹亭;集“險、奇、特”為一身的龍山瀑布群;令人流連忘返的鎢都奇觀——“雅丹沙漠城”和“地下迷宮”;江南最大的明代寺廟群落丫山靈岩古寺;百花爭豔的瑞香花卉生態觀賞園;清純玄妙的三江口原始森林;湖光山色俱美的油羅口風景區;陳毅元帥隱蔽處……個個韻味雋永,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向往的旅遊勝地,也是講到梅關不得不提的亮點。
(一)珠璣古巷故事多
梅關古道到今天,已逐漸變成了繁華的鬧市。隨著中原百姓大批度嶺南遷,這條長1.5公裏的巷子成了翻越梅嶺後南來移民的第一個落腳點。曾經有153個姓氏在這裏聚居駐足、休養生息。熙熙攘攘的商旅、挑夫“日有數千”,江西、福建、廣東的許多客商,在此開設商店行棧,也是贛閩粵商品的輻射平台。珠璣巷由此被認為是珠三角居民和珠三角文化的發祥地,被稱為“七百年前桑梓鄉”。巷中門樓上,有“珠璣古巷,吾家故鄉”的題字。
1.珠璣古巷
始建於唐代的珠璣古巷,以其悠久的曆史、古樸的建築風格和特殊的人文地理環境,在南粵大地乃至東南亞享有盛名。據考證,珠璣巷是珠江三角洲居民的發祥地,也是海外華僑的祖居地。珠璣巷的得名,始於張昌,張昌始祖轍生子興,七世同居。唐敬宗寶曆元年(825年),朝廷聞悉後,旌其孝義,特賜珠璣絛環,因避敬宗廟諡,改名珠璣。巷內保留著不同朝代的古樓、古塔等一批文物古跡和觀光景點,其中,“珠璣古巷”牌樓西北的元代實心石塔,是廣東省現存元代石塔中唯一有確切年代可考究的,為省重點保護文物。
2.貴妃塔
珠璣古巷的靈魂便是貴妃塔,珠璣巷有一位商人名叫黃貯萬,搭救了從宮裏逃出來的胡貴妃,並娶她為妻。朝廷聞訊後派兵前來捉拿,並揚言要血洗珠璣巷。於是,珠璣巷的70餘姓共100戶人家結伴逃到珠江三角洲一帶。胡貴妃為了不連累四方村民便投井自盡了,後人為了緬懷胡貴妃,在古井上麵築塔作為紀念。不足四米高的胡妃塔為八角形的塔身,共七層,每層都鐫刻著蓮花和佛像,據說這是廣東惟一一座有準確年代可考的元代古塔。
3.古巷情懷
如今的珠璣巷裏,到處都是鱗次櫛比的宗祠。街巷的幽靜經常會被爆竹聲打破。認祖歸宗的人們,手執族譜、成群結隊地追尋而來。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千年前的根找到了,要放爆竹以示慶祝。在珠三角一些後裔分布的高密區,珠璣後人占了80%以上,珠璣巷移民後裔約占今天廣府民係的60%以上,大約有2000多萬人(也有專家估計人數達4000萬)。現在的珠璣巷隻有二十幾個姓氏的人家居住,仿佛守衛著珠璣巷的曆史內涵。似乎有根看不見的線,在經曆了千年之後,將遊子們牽引回來。珠璣巷的人,哪怕走得再遠,這些印記卻是丟不掉的。
(二)牡丹亭
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名著《還魂記》故事的發祥地牡丹亭坐落於今大餘縣古南安府衙後花園內。園內秀木參天、花飛蝶舞、流水淙淙、亭閣雅美,景色宜人,“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這美麗的景致,使得臨川才子湯顯祖兩次逗留南安、駐足流連,更使他傾心著墨於浪漫主義傑作《牡丹亭》,贏得了“東方莎士比亞”的美譽。牡丹亭為園中十景之最,始建於明代,明清時名冠江南,曆盡滄桑,屢興屢廢,現景點為1996年重建而成。“光照臨川筆,春分庾嶺梅”,牡丹亭以曆史文化為背景、構件精巧、相映成趣,構成了一組情趣盎然的園林勝景。文因景起,景由文傳。由於《牡丹亭》曲文的傳唱,再加上其獨特的魅力,大餘牡丹亭遂名揚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