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需求至上

卷首語

去年以來,新東方的老俞已經不止一次地向外界表達他的焦慮,乃至失眠。固守線下陣地的他,開始擔心互聯網大潮對線下教育提供商的衝擊,甚至行業顛覆。

確實,經曆電子商務10多年的浸泡,互聯網已經開始改變一些行業;移動互聯的普及,更讓傳統企業緊張,它不僅可以一夜顛覆企業固有形象,也可以重構商業模式,衝擊乃至顛覆傳統企業。

其中產生的“互聯網思維”,小米手機是最好的注解。米粉們通過網絡表達他們對手機的需求,小米再按需求去設計和生產產品,最後跳過傳統渠道環節直接賣給米粉們。小米由此重構了手機行業的價值鏈,使小米可以大膽給米粉們提供性能高、性價比更突出的智能手機,而且小米可以從軟件上賺錢。這是傳統手機廠商無法實現的。

但是,互聯網思維的燒餅、性用品等等產品,就讓人有點眩暈了——互聯網思維是創造了需求,還是對接了需求?

就如馬佳佳說的,重要的是“我是誰”,而不是賣什麼產品。她認為性用品隻要貼上了“馬姑娘”標簽就會與眾不同,馬粉們就會為此買單,不會在乎產品。這就是創造需求。黃太吉燒餅也一樣,他們認為“互聯網味的燒餅”能賣到幾個億。

可以肯定的是,在產品同質化的前提下,用互聯網宣傳炒作可以一時聲名鵲起,卻難獲得持久的競爭力。塵埃落定,新鮮事物給網民帶來的娛樂,終難敵過審美疲勞。

商業史上,夭折的是模式,永恒的是用戶需求。與時俱進地對接好用戶需求,企業的競爭力自然而來。就如贏鼎教育,其商業模式中整合進了許多元素,包括互聯網思維,但其根本,還是為了對接好用戶需求,方便用戶使用,達到滿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