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素以它獨特的政治地位、古老文明和傳統文化著稱於世。
北京是我國最著名的曆史文化名城。早在2000年前的戰國時代,就曾為燕國的都城,古稱薊。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發展成為我國北方的軍事重鎮和北方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樞紐。漢唐時期為幽州治所。遼建為陪都。金、元、明、清各代均定都於此。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同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一致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的決議。10月1日北平正式改名北京,從此北京便作為新中國的首都,成為當代中國的政治中心和國際交往的中心。
北京是中共中央、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所在地。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同誌都曾住在這裏。許多關係到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決策,在這裏製定,許多重大決定和號令都是從這裏發布的。北京是全國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北京已成為我國對外交往的國際活動中心。建國50年來我國先後與120多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在建國門外、朝陽門外的東部設有115個外國使、領館及11個國際組織代表機構。在北京召開的一些國際性會議也日趨增多。近年來接待各國旅遊者每年達100萬人次以上。2008年將在北京召開第29屆奧運會更加顯示了北京在國際交往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北京是舉世聞名的古都。具有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化,宏偉的古建築,優美的園林,眾多的名勝古跡,居我國24個曆史文化名城之首,集中了許多人類文化的瑰寶,是我國的文化中心。據統計北京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4個;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14個,其他確有文物價值尚待確定保護級別的有4000餘處。現已出土文物達10萬件之多。
在眾多的文物之中,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故宮;有世界上七大奇跡之一的萬裏長城;有中國現存最大的陵墓——明十三陵;有我國最著名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北海公園、香山公園及圓明園遺址公園等。
具有曆代文化和藝術特色的古寺廟2600多座,其中有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潭柘寺;有收藏石經最多、堪稱世界之最的雲居寺;有我國現存最大的壇廟建築——天壇祈年殿;有我國最大戒台的戒台寺;有居於全國第二位的祭孔古建築——孔廟。有以紀念民族英雄和傑出人物而興建的文天祥祠、於謙祠、袁崇煥祠和廟、楊椒山祠等。還有近代現代名人的紀念地,計有魯迅故居、郭沫若故居、蔡元培故居、茅盾故居、齊白石故居、徐悲鴻紀念館、梅蘭芳故居等。
北京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是五四運動的發源地。許多革命先驅和領袖人物都曾在此從事過革命活動,因此留下了不少革命遺址和紀念地,如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孫中山紀念館、毛主席故居、宋慶齡故居、北京大學紅樓、陶然亭慈悲庵、長辛店“二七”革命遺址、“三一八”烈士紀念碑、盧溝橋抗日戰爭紀念館、李大釗烈士陵園等。
新中國成立五十年來首都文化事業的發展欣欣向榮,各種科學、教育、文化設施均居全國之首,成為當代中國科學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
北京雲集了各種高等學府、科研單位和一大批全國第一流的文學家、藝術家及40多個文藝團體,為繁榮社會主義的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作出了重要貢獻。活躍在首都舞台上的劇種有京劇、昆曲、評劇、河北梆子、曲劇、雜技、皮影、木偶以及話劇、歌劇、芭蕾舞、音樂會、交響樂及電影、錄像等一應俱全,極大地豐富了首都的文化生活。還有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新華通訊社、人民日報及300多家報社及出版社。
有全國藏書最多的北京圖書館及著名的中央檔案館及其他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近百處。民間傳統文化藝術,更具有京味特點,爭相吐豔,吸引了國內外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