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義氣江山(2 / 2)

劉備,你說他是瘋,是傻,這或許都不錯,因為他可以再一窮二白的情況下,毫不在乎地將他僅剩的那一星半點讓給別人。你說他狡猾,那也不錯,畢竟最後的結果,是他從別人那得到了無數倍於他給予別人的東西。

或許在千百年以後,會有學者認為,劉備是個陰險狡詐,帶著仁義的麵具去榨取利益,用眼淚去換取別人同情的小人。不過無論是趙興還是趙雲,還是這季漢的任何一個臣子都不會這麼認為。因為當你真正見到劉備之後,你就會發現,你究竟失去了什麼呢?錢財,權力?或許你真的失去了它們,不過在那同時,你也得到了作為一個人來說比什麼都重要的東西。

正因為千百年後的學者不會知道那份重要的東西的真正價值,所以他們才會認為劉備是個欺騙者。不過劉備卻是個活在當下的人,他的天下並非為子孫而打,而是為了自己的朋友而打,為了自己最重要的朋友,他可以不惜發動一場荒謬的戰爭,一場可能讓十餘年的經營化為泡影的戰爭。然而也隻有劉備,能讓一國之人全部因他的憤怒而憤怒,在劉備心意已決之後,全國上下連成一氣,就為了幫劉備打這場不計後果的戰爭。劉備不是親王,他的憤怒不會伏屍百萬,流血千裏,但他的憤怒能讓舉國之人皆因此而怒,這份力量,遠比靠殘忍的殺戮治國的秦王更加崇高,也比不惜一切謀取帝位的漢高祖更加偉大。

“元隆啊,你現在應該明白了,我們這些老一輩的將領,在戰場上舍生忘死的拚殺,那絕不是因為我們有著統一天下的偉大誌向,也不是我們覺得皇帝不能姓曹隻能姓劉。對於我們來說,先帝才是最重要的,匡扶漢室不過是給外人聽的名號,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因為先帝才會存在於此。對於我們來說,這個國家是先帝生命的延續,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會向陛下效忠。”

趙雲的話,趙興聽起來感到很熟悉,沒錯,那是諸葛亮在劉備死後,為勸諫劉禪勤勉政事,說得一番話。“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在原本的世界線上,這本來是諸葛亮北伐前寫進出師表的一句話,不過在這條世界線中北伐是劉備和諸葛亮共同發動的,當時劉禪還沒登基,所以出師表也沒有存在過。不過諸葛亮的為政之道,仁德品行,就算沒有出師表,也會通過其他文獻流傳於後世。

可見,不止是趙雲,連諸葛亮也是如此,他們的才能出類拔萃,但他們聚集於此的原因,並不是為了在這裏證明自己的實力,施展自己的抱負,那樣的話曹魏其實更適合他們。他們之所以聚集於此,正是因為他們是劉備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