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陳誠為何屢敗屢升(2 / 2)

國民黨第三次“圍剿”時,陳誠雖然被紅軍牽著鼻子走,連紅軍的影子都沒看到,但這期間他也沒閑著,他先是讓雜牌的第52師去當炮灰,待其被紅軍打垮之後,便接過其番號,以其中一個旅為骨幹編成一個新的師,自兼師長。之後又率部包圍了雜牌軍第43師,威逼其師長離開,將這個師歸入自己第18軍的建製。後來,他又將川軍第59師包圍繳械後收編。也就是說,這兩年多時間裏陳誠壓根兒就沒想“圍剿”,而是按照蔣介石的意思,以各種借口收編雜牌部隊,擴充蔣介石嫡係部隊的實力。

這種排除異己的事蔣介石需要去做,但又不能親自出馬,因此隻能讓信得過的陳誠代勞。更重要的是,這種損人利己的做法必然會招致其他派係的報複,這時候還需要陳誠來背黑鍋。例如在國民黨第三次“圍剿”中,當時作戰科已經偵察到紅軍主力從南豐撤圍,集結在國民黨軍隊可能增援的路上準備打伏擊。可是作戰科卻向陳誠彙報說,紅軍主力在圍攻南豐。陳誠立即派出兩個師前去支援,結果正好自投羅網地撞進了紅軍的包圍圈,全軍覆滅。

那麼“自己人”為何要害陳誠呢?原來,第四次“圍剿”時,雖然名義上何應欽是“剿總”總指揮,但主力部隊全掌握在陳誠手裏,陳事事越級直接向蔣請示,何應欽懷恨在心。再加上陳誠之前替蔣介石吞並其他派係軍隊的做法招致了各派的怨恨,於是何應欽等人便導演了這出“借刀殺人”的好戲——以假情報欺騙陳誠,借紅軍之手消滅老蔣的嫡係部隊。而陳誠兵敗之後,各派都要求嚴懲陳誠,其實還是要報複蔣介石,蔣介石當然是心知肚明,他表麵上暫時撤掉了陳誠之職敷衍各個派係,但等風頭一過,還是照用不誤。

蔣介石在戰爭中愛瞎指揮是出了名的,而且經常因此打敗仗,這使得下麵的將領非常不滿,常常憤怒地指責老蔣,但陳誠卻不一樣,老蔣指揮的敗仗,他都算到自己的頭上,甘願為老蔣背黑鍋。

抗戰時期陳誠指揮的“鄂西會戰”以失敗告終,但這並非是陳誠的過錯。戰役期間,蔣介石曾打電話給陳誠:“辭修(陳誠),你把李玉堂的部隊抽一個師來調往××地。”結果不到兩個小時,蔣介石就變了主意,又打電話來說:“李玉堂集團軍還是全部移駐××地吧。”會戰失敗後,陳誠承擔了各方指責,替老蔣背了黑鍋。

更讓陳誠頭疼的是,蔣介石經常隨心所欲越級指揮。有一次,陳誠發現麾下一個軍莫名其妙地被調離,訊問後得知是蔣介石的意思,他於是給蔣介石的侍從室主任打電話求證,得到的回答是:“我事先也不知道,昨天才通知軍令部補發的電令。”不過,即便如此,陳誠也並沒有怨恨老蔣,仍然是忠心耿耿地把責任攬到自己頭上。

可見,陳誠的敗績多數是由蔣介石的越級幹涉或者其他派係對蔣介石嫡係的報複造成的。而對於這樣一個忠心耿耿,既能替自己出頭辦事,又能替自己背黑鍋的嫡係,蔣介石又有什麼理由不讓他飛黃騰達呢?

摘自《中華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