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五彩斑斕的文明起源(1)(1 / 3)

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曆史,廣闊的國土上,多個民族融合交流,共同創造燦爛的中華文化。一部厚重的中國史,就是一部中國各民族發展、交融並共同締造統一國家的曆史。在盤古開天辟地後,炎帝與黃帝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第一節多姿的神話傳說

傳說,世上本沒有宇宙,自從一個叫“盤古”的神醒了後,這個混沌的世界才開始清醒。盤古開辟了天與地,造福了世間萬物。

而後,伏羲與女媧結合,製造了人類。燧人氏鑽木取火給世界帶來了溫暖,神農氏嚐遍百草以治療疾病。之後人類得以繁衍生息,出現了“三皇五帝”。國家逐漸形成,這便是古老中國的雛形。

中國古代有本著名的神話集叫《山海經》,裏麵描述了許多奇異的神話故事,古人視這些故事為中華民族文明的起源。

1.宇宙誕生——盤古開天辟地

盤古是中國古代傳說中開天辟地的神。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還沒有分開,整個宇宙混沌一團,像個大雞蛋。有個叫盤古的大神,昏睡了18000年。一天,大神醒來,睜眼一看,周圍黑乎乎一片,什麼也看不見。

他一使勁翻身坐了起來,隻聽“哢嚓”一聲,“大雞蛋”裂開了一條縫,一絲微光透了進來。大神見身邊有一把板斧,一把鑿子,他隨手拿來,左手持鑿,右手握斧,對著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陣猛劈猛鑿,隻見巨石崩裂,“大雞蛋”破碎了。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沉,變成了地。天和地分開後,盤古就頭頂天,腳踏地,站在天地當中,隨著它們的變化而變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的身體也跟著長高。

這樣又經過了18000年,天升得極高了,地變得極厚了,盤古的身體也長得極長了。

這個巍峨的巨人,就像根長柱子似的,撐在天和地之間,不讓它們重新合攏。幾千萬年過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盤古也精疲力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會合攏,就含著微笑倒下了。

臨死的時候,他的身軀化成了萬物:口中呼出的氣變成了風和雲,發出的聲音變成了轟隆的雷霆,左眼變成了光芒萬丈的太陽,右眼變成了皎潔明媚的月光,隆起的肌肉變成了三山五嶽,流淌的血液變成了奔騰的江河,筋脈變成了縱橫交錯的大道,皮膚變成了萬頃良田,就連流出的汗水也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甘霖。就這樣,盤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軀,開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間萬物。

盤古神話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曆史文明見證之一,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保存最原始、最完整、最古老的創世神話之一。然而,一個時期以來,有關盤古神話的淵源,學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學者認為,盤古之名最早見之於三國吳人徐整的《三五曆紀》、《五運曆年記》中,先秦著作無盤古名號,並以“盤古入籍晚”為由,來否定盤古神話的原始性和民族性,提出不應把盤古神話列為中華民族的先民創世神話。這種說法雖然失之偏頗,卻帶有一定的普遍性。

有關盤古的神話,在我國南方少數民族民間也廣泛流傳。苗,瑤向來把盤古看作自己的祖先。壯、侗、仫佬等民族也盛傳盤古,把盤古看作開天辟地的人類始祖。遠在魏晉南北朝時代,在有壯族先民居住的海南一帶,就有追葬盤古氏之魂的“墓地”;特別是當時作為壯族聚居之地的桂林(治所在今柳州市東南)競立有盤古氏的廟宇。

2.三皇五帝統治時期

三皇五帝,是中國在夏朝以前出現在傳說中的“帝王”。從三皇時代到五帝時代,曆年無確數,最少當不下數千年。近代在中原地區發現的裴李崗文化、賈湖文化等表明,從7000年前至10000年前這個地區已經進入農業社會,其中出土的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與約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類同和相似之處。三皇五帝是中華上古傑出首領的代表。

“皇”的原義是“大”和“美”,不作名詞用。戰國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為人主的稱呼,遂用“皇”字來稱上帝,如《楚辭》中的西皇、東皇、上皇等。時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稱為“三皇”。在《周禮》、《呂氏春秋》與《莊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對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義作了解釋,但都未實定其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