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麻田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及八路軍總部駐紮最久的太行山老革命根據地。鎮南端的“總部大院”曾是當年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司令部舊址,有房20餘間,分設八路軍總部紀念館、彭德懷將軍及左權軍紀念陳列館,陳列有關圖片、實物、專題資料千餘件。鎮內還有中共中央北方局舊址及當時黨政軍各首長住地多處。鎮東北方向的十字嶺是我十八集團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與日寇作戰的殉難處,1987年5月25日,在此處建成“左權將軍殉難處紀念亭”。亭用鋼筋混凝土,仿明、清古建築結構,造型典雅別致,古色古香。建築麵積295平方米,亭正中豎有4.5米高的漢白玉紀念碑,正麵刻著“左權同誌永垂不朽”。左麵、右麵分別刻著鄧小平、朱德的題詞,後麵刻著彭德懷撰寫的左權同誌碑誌。主碑四周還豎有八塊石碑,顯得莊嚴肅穆。
麻田西山腳下,還建有“太行新聞烈士紀念碑”,於1986年5月落成。為紀念華北新華日報社社長何雲等57位新聞烈士。碑由質地優良的青天石建造,碑座四周刻有精細花紋,碑高7.5米,碑體為四方形,正麵刻有楊尚昆同誌1985年3月的親筆題詞,右側刻有何雲同誌簡介,背麵刻何雲等57位烈士的名字。下麵碑座上刻著紀念新聞烈士的碑文。
麻田還是一處風景勝地,素有“太行山上小江南”之美譽。這裏山勢巍峨秀麗,漳河兩岸奇峰突兀,怪石嶙峋,稻田如串串珍珠鑲嵌在山穀之中,堪與桂林山水妣美。此外,麻田近郊還有兔子山、五攬山、美人峰、寒桃等秀麗奇觀與景色,可供遊人觀賞。
靈丘縣平型關戰役遺址
平型關戰役遺址位於繁峙縣附近,靈丘縣城西橋溝一帶,因距古長城關隘平型關約5公裏而得名,為我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處是一天然溝壑,兩邊高山陡崖如削,高達數十米,地勢十分險要。遺址北連恒山餘脈,南接五台山脈,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峪穀幽深,危岩突起。一條峽穀山路長達七公裏,東通河北,西接雁門,地勢險要,關城虎踞嶺上,呈正方形,周長3000餘米。城樓巍巍,高約八米,南北各置一門,原皆有甕城,現僅存北甕城。城內正中有過街樓,舊曾設顯赫的反武衙門,現改建為民房。城東25公裏處為關門,門洞內置一塊大型石碑,上鐫“平型關”三個大字,字體雄健峭拔。城南麵東西高處各有烽火台一座,遠遠可見。城北有大郎城遺址,傳為宋將楊延昭鎮駐之地。
1937年9月25日拂曉,日本侵略軍阪垣師團21旅團進入這段峽穀古道,預先埋伏在崖頂的八路軍115師發起進攻,激戰一日,大獲全勝,殲敵1000餘人,毀壞、繳獲敵汽車100餘輛,大車200餘輛,九二式野戰炮1門,輕重機槍20挺,步槍1000餘支,戰馬50餘匹及其他軍需物資。平型關戰役震驚中外,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喚起了世界進步力量對中國人民的聲援與支持。老爺廟位於公路之西,坐西朝東,依山而建,前低後高,是溝塹的製高點,為敵我爭奪戰最激烈的地方,戰役中為八路軍686團指揮所,戰後全師聚此廟前舉行祝捷大會,為珍貴的紀念地。1970年在老爺廟對麵建立了“平型關紀念館”,展廳麵積825平方米,坐東麵西,莊嚴宏偉。
五台縣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紀念館
五台縣是革命老區,保留有眾多的革命紀念舊址,除“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外,還有八路軍總部舊址,晉察冀邊區政府舊址,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毛主席路居紀念館,徐向前元帥故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