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1論異地戀的交通成本(1 / 1)

論異地戀的交通成本

異地戀的雙方因為空間的距離時常不能見麵,欣喜憂愁不能分享,歡樂落淚不能擁抱,距離慢慢由空間蔓延到心理,兩個人逐漸在時光裏疏離。

青澀不及當初,聚散不由你我,分手快樂。這是我前段時間看到的某人經曆異地戀很久之後畫下的句號。

這樣堅持許多,卻勞燕分飛的事情天天都在發生,不是不想堅持,隻是沒了堅持的理由。

異地戀是一場與時間和自己的戰鬥過程,有太多的誘惑需要抵禦。

雞湯總是告訴我們一切隻要堅定的信念就能成功。要有愛,愛無限這樣的咒語支持每個人前行。

現實和想象就是一個人化妝前和化妝後的樣子,那麼要有一場比較甜蜜的異地戀需要些什麼客觀條件呢?

我們回望過去,在古代,學子上京趕考,一去兩三年,期間一般都不能和家中妻女取得聯係,隻有富貴人家才能通過驛站送信,這才是嚴格意義上的異地戀。

汽車和火車的出現,大大便利貿易,也讓所有人和人之間的溝通變得便捷,這其中也包括情侶夫妻的感情溝通。

情侶之間的感情不再局限在一個村,一個鎮,一個城之間,他們可以在兩個相對較近的城市工作學習,晚上見麵,一起度過周末。

各忙各不耽擱,在交通發展的情況下得以實現,但這還是有局限,情侶學習工作的距離不要超過一百公裏,這是受限於普通火車或高速路最高時速的製約。

高速和火車的普及讓行程的費用相對便宜,可是花費很多時間。以相隔一百公裏為例,一方回家大概需要一小時,超出一百公隻能減少見麵的機會,起碼不能每天見麵,時間會放寬到三天見一麵,或者一周一見。

隻要保持情感的正常交流,距離遠就不再是分開的理由。可是如果超過一百公裏,普通鐵路和告訴就無能為力了。

飛機的出現又一次掃清了異地的情侶之間的障礙。北京到上海,正常天氣情況下,乘飛機的旅行全程時間(含市區至機場、候檢等全部時間)為5小時左右,而普通列車則需要15至16小時,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二,這就給情侶之間一周一見提供了機會,平時我們也能看見有人確實這麼做了。

飛機很快,卻常常因為流量控製晚點延時,一場5、6小時的路程稍出差錯就會多出一個小時,不過高鐵著這方麵就準時的多。

以時間長度來衡量,在一千公裏以上的旅程中,高鐵和飛機總用時差不多,而且高鐵站離市中心更近,在程序上也更簡便,隻要有直達線,綜合考量是更省時省力的交通工具,而且高鐵的速度還有提升的空間。

現代意義上的交通不僅僅是速度上的提升,更是旅途舒適性的跨越,綠皮車和高鐵的用戶體驗可謂天差地別。

和諧號,讓情侶更和諧。

不過這一切都都建立在情侶買的起票的前提下,要不怎麼說有錢的和長的帥的才有愛情呢,其他人就不要想太多了。

宮崎駿這樣說:“你住的城市下雨了,很想問你有沒有帶傘。可是我忍住了,因為我怕你說沒帶,而我又無能為力,就像我愛你,卻給不到你想要的陪伴。”

每一對異地情侶都會有距離漸行漸遠的無力感,但有一句話與各位共勉:“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交通在不停地拉近每對情侶之間的距離,如果喜歡,還有什麼理由不在一起呢?(文/謝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