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沈永芳和深圳服交會十周年
卷首語
作者:仲建春
今年是深圳服裝交易會創展十年,縱覽服裝業界展會:北有北京CHIC博覽會,南有深圳服交會,雙雄並立,已成共識。原本以為有些慶祝紀念性的活動,或各方麵聚在一起研討其成功所在,或把十年一路走來的人物故事曬曬,真是件有意義的樂事。本屆組委會僅淡淡的提了一下,難免讓那些熱心的媒體們感覺意猶未盡少了點什麼。
深圳服交會十年,作為媒體人我看了十年,報道了十年。久之在深圳交了許多企業家朋友,也更多的了解了深圳服裝業帶頭人沈永芳。天下大事許多是逼出來的。八十年代末,深圳服裝業起於青萍,卻幹柴烈火一般。秘書長沈永芳組織深圳展團參加北京CHIC,是全國各地規模最大的,足足包了一個館。有一年我在深圳采訪,席間因CHIC展位問題企業發生爭議,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傑親自專程趕到深圳協調解決。企業的爆炸式需求與展會格局的矛盾激烈交錯,深圳怎麼辦?沈永芳為發展協會南來北往奔波中,沉重的困惑和壓力是不言而喻的。當時,與沈永芳同時代的各地有名的女協會領導們,如北京的張培華、上海的徐秀清、廣東的湯敏儀、黑龍江的王麗梅等也麵臨著同樣嚴峻的挑戰。沈永芳有一種敢想敢為的氣質,骨子裏就要幹成一件大事。有一次,在深圳老展館接受《服裝時報》采訪,談到深圳品牌發展時,沈永芳把心底深處的想法第一次透露媒體:創辦深圳服交會。那次采訪對話遂成服交會思想的發端。
常說,機遇是給那些有準備的人。在我看來,機遇不是耐心等待,不是潛心修煉,更不是靠什麼人恩賜,機遇更多的是勇者的創造。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創造和把握機遇。我在中國紡織報曾經做過一個調研統計,全國服裝紡織展會最多時達到130餘個。難能可貴的是沈永芳不僅創造了深圳服交會,而且將難逢的機遇牢牢地攥在手裏。她像一位造詣精深的大設計師一樣將深圳服交會的會徽或者叫LOGO上,設計了一隻展翅的蝴蝶,意喻蛻變後花季裏的美麗飛翔。十年蝶變,這隻美妙的蝴蝶放飛了沈永芳的人生夢想。
有人說,沈永芳是幸運的,深圳移民文化城市的土壤養育了芬芳爛漫的女裝品牌群體和服裝協會;深圳無限包容性的舞台成就了她年年花季的蝴蝶事業。沈永芳從江蘇初到深圳時,還是一位胸懷抱負的漂亮女青年。十年展會,十年蝶變,沈永芳把深圳服交會做到了極致,這是她人生中最燦爛的十年。一個人三十至五十歲中的二十年是黃金歲月,是成熟邁向成功的歲月。九十年代初,我在《服裝時報》作總編時,與沈永芳合作,首次在交易會中創辦了《中國南北女裝對話》大型論壇、《中國衡韻杯女裝大賽》,將論壇和設計大賽納入交易會,成為核心文化活動。由此,沈永芳將交易會提升為品牌展示立體文化活動。那時人們親切地叫她沈小姐;歲月如歌,現在大家都尊敬的稱她為沈大姐,或沈秘書長。常人看來,取得今日的輝煌與榮耀無疑是歡悅的,然而背後的辛勞甘苦惟有沈永芳自知,那是用十年青春年華堅持拚搏換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幸運,惟有超乎常人的生命付出。
沒有十年深圳服交會,何談星光燦爛的女裝品牌群體;沒有深圳女裝力挺,也不可能托起中國最大的女裝展。在沈永芳心裏,深圳服交會是那隻追逐時尚翩躚飛舞的蝴蝶,是那片屬於她和深圳服裝品牌的花季,是那個她值得付出十年絢麗年華的事業。原紡織部老部長王曾敬多次參加深圳服交會,感慨道:沈永芳不容易,不簡單,不得了。這個中肯的評價包含了沈永芳十年裏的許多許多……
沈永芳告訴我,十年來服裝女老板成了她無話不談的朋友,她們經曆坎坷幾乎都有教人落淚的感人故事,是一群受過傷的蝴蝶。沈永芳恰似那故事中的故事。詞曲泰鬥喬羽的《思念》,毛阿敏曾唱遍大江南北:“你從哪裏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我的窗口……”如今,喬老爺哪裏知道,改革開放窗口的深圳,飛進了一群色彩斑斕的美麗蝴蝶,帶來了十年芬芳花季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