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飯館兒的新生意經(1 / 1)

飯館兒的新生意經

隨筆

作者:操刀客

飯館兒是幹嘛的?就是吃飯的唄!

今後這個答案可能就是錯的,因為移動互聯網會給飯館兒帶來新的玩兒法。

換個角度看吃飯的話,飯館兒也可以說是一個體驗場所,體驗每一道菜的味道,特別是當你想學會這個菜的燒法的時候,先點來吃吃,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更何況這個體驗的邊際成本實際上是零,你在請客吃飯的時候順便把想學的菜點上來,就可以一舉兩得了。

學會燒法之後通常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到哪裏去采購特色食材,比如湖南的臘肉/黴豆腐、雲南的牛肝菌/竹蟲、四川的麻辣調料、藏區的酥油/糌粑呢?這些很小眾的非本地食材通常都難以買到,就算買到,品質可能也很難保證。

飯館兒能不能做這個生意呢?

飯館兒其實是最合適的場所,在湘菜館兒體驗過湘菜,采購湘菜的特色食材其實是特別精準的生意。花錢吃過體驗過,味道已經心裏有數,花錢買就是順理成章了。

不過如果按照傳統的玩兒法,飯館兒要做這個生意,首先得花錢進貨,占用流動資金;其次要是賣不掉,又增加庫存;還需要安排物流配送,這些都是比較麻煩的事情。移動互聯網的出現讓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供貨商可以入住移動電子商務平台(比如哢哢碩),將產品虛擬化成為碼(比如哢哢碼),飯館兒隻要下載產品圖片和哢哢碼,貼在店堂裏、展示在桌麵上,食客隻要掏出手機掃碼購買,直接完成支付,供貨商就可以在後台看到訂單並安排配送,交易成功後,飯館兒獲得供貨商承諾的銷售傭金。

在這個生意模式中,飯館兒實際上成為特色食材的展示推廣體驗中心,而且這種推廣本身就是飯館兒的主營業務——燒菜。食客通過體驗了解飯館兒的特色菜,采購回去就可以自己燒,對於食客而言,這是飯館兒提供的增值服務。供貨商找到了一個精準的推廣通道,不僅推廣,而且是體驗式推廣。飯館兒找到了一個順手生意,啥都不用變,就可以增加自身的收益,越好的館子,收益就越好。

特色食材之外,還有什麼可以做呢?

飲食其實是本地文化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飲食這個窗口,你可以感知當地文化的味道,可能產生的延伸需求就是對那些特色文化符號類產品的需求,比如貴州的蠟染、湖南的竹器、青藏的法器、江南的絲綢等等。這些文化符號產品目前很難找到一個精準的營銷渠道,按照上述玩兒法,飯館兒是不是可以順手做起來?把簡單的吃飯升級為文化推廣中心?

與飯館兒相關聯的企業或許也可以按照同樣的思路利用飯館兒的精準客流,比如做家具的,以後是不是可以免費給飯館兒提供餐桌?在贈送的餐桌表麵展示相關產品的廣告,廣告圖片中嵌入哢哢碼,通過顧客手機掃碼購物獲得傭金,用以獲得收益。如此的話,飯館兒老板可以省掉一筆開支,餐桌生產企業可以把桌麵變成移動電子商務平台,在飯館兒操作,流量可是免費獲得的喲!

以此類推,菜譜、桌牌、桌邊廣告等等可以展示產品廣告的場所,都可以用產品圖片+哢哢碼的模式輕鬆轉變為電子商務平台,按照銷售量獲得相應的傭金收益,飯館兒獲得各類免費用品,把自己的食客流量交換出去。

當這一切都能夠實現的時候,我們忽然發現飯館兒在移動電子商務時代成為了流量入口、體驗中心、交易平台,我們或許可以稱之為電子商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