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的曆史留給寧夏豐富的古代文化遺存和眾多的名勝古跡,秀麗風景、民風民俗都成為寶貴的旅遊資源。概括講就是:“兩山一河”“兩沙一堡”“兩址一陵”“兩文一景”。特殊旅遊項目有:黃河漂流、沙漠探險、西夏訪古、回鄉風情、沙湖觀鳥、徒步長城、生態農業觀光等。
兩山指:指賀蘭山、六盤山,一河指黃河。
“賀蘭”一詞來自於蒙古語,是駿馬的意思。賀蘭山位於寧夏和內蒙古之間,是寧夏和內蒙古的分界線。山脈呈南北走向綿延250餘公裏,是銀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賀蘭山是寧夏人的父親山,對銀川平原發展成為“塞上江南”有著顯赫功勞。山勢的阻擋,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氣流的東襲,阻止了潮濕的東南季風西進,又遏製了騰格裏沙漠的東移。賀蘭山還是我國草原與荒漠的分界線,東部為半農半牧區,西部為純牧區。嶽飛《滿江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的名句,也曾激勵過眾多熱血男兒奔赴沙場,報效國家!
賀蘭山曆史悠久,其境內有許多引人入勝的風景遊覽點,如賀蘭山岩畫。沿賀蘭山一帶的旅遊景區有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鎮北堡西部影城、西夏王陵等。
六盤山,位於寧夏、甘肅、陝西交界地帶。逶迤200餘公裏,海拔3000米左右。它以磅礴的雄姿,橫貫陝甘寧三省區,既是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嶺。
六盤山夏時涼爽宜人,風光獨特;秋時紅葉滿山,層林盡染;冬時雪盡窮野,銀裝素裹。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征服西夏時曾在這裏休整,整肅軍隊,後病逝於此。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的紅一方麵軍長征翻越六盤山,打開了通往陝北革命根據地的最後通道。毛澤東登上六盤山,臨風寄景,氣貫長虹,遙想紅軍走過的艱難裏程,展望革命的未來前途,即興寫下了氣壯山河的光輝詞章《清平樂·六盤山》。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亦是寧夏人民的母親河。黃河流經寧夏境內近400公裏,每年可供灌溉用水40億立方米。黃河給予了寧夏豐厚的自然與人文資源,因此自古就有“天下黃河富寧夏”的美譽。
寧夏平原土地平坦,利用黃河水進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這裏物產豐富,名貴中藥枸杞和銀川大米品質優良,有“塞上江南”之美稱。黃河水給這裏的工農業生產創造了極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