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隱忍厚重的父親、黃土地上忠實的守候者(2 / 2)

三、土地情懷、忠實守候

作為中國傳統農民形象,孫玉厚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那塊黃土地上,傳統的刀耕火種把農民世世代代都栓在了這片土地上。農民的土地情懷,是永不衰竭的精神現象。農民對土地的鍾愛由來已久,為了要求土地肥沃,古代人經常築社壇祭社,因為五穀是從地裏長出來的,著名的詩人李廣田在《土地之子》中吟唱道:我是生自土中/來自田間的/這大地,我的母親/我對她有著作為人子的深情。的的確確,人之於土地的聯係,是一種與生俱來、難以明言、說不清道不明的藤蔓絞結、撕扯不斷的精神糾葛。孫玉厚正是這樣一種對黃土地懷有深深的土地情懷的農民。

孫玉厚是個家底貧薄,沒有文化,勤勞正直的莊稼漢。他一輩子幾乎都在勤苦勞作中度過,過著缺衣少食的貧苦日子。盡管當孫少安成了農民企業家,靠自己的實幹和努力改變了家裏的光景,過上了小康生活,他依然帶著當時村裏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女兒孫蘭香拾牛糞。孫玉厚對土地的深深眷戀使得這部小說具有深深的教育意義“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艾青這飽滿深情的詩句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當然也感動著喜歡《平凡的世界》以及《平凡的世界》中的勞動者的人們。作者在後記中寫到的:“唯一能自慰的是我們曾真誠而充滿激情地在這個世界上生活過,竭盡全力地勞動過,並不計價值地將自己的血汗獻給了不死的人類之樹------結論一目了然,隻能把艱辛的勞動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沒有收獲的指望,也心平氣靜地繼續耕種。”這是一個勞動者對勞動的熱愛與理解。路遙筆下的孫玉厚正是那塊黃土地上忠實的守候者。

孫玉厚這位平凡而偉大的父親,有如那塊養育祖祖輩輩的黃土地,是土壤,是鋪路石,是泥土裏的根,而在這樣一塊寬厚的土壤裏滋養出了孫少安、孫少平和孫蘭香這幾株大樹。他的善良樸實、與人為善終讓這個在風雨中搖曳的家庭迎來了幸福的曙光;他忠厚孝悌,以家為重的傳統美德潤物細無聲的教導著自己的兒女;他對那塊生養他的黃土地孜孜不倦的愛戀,默默終身守候在那塊黃土地上。

參考文獻:

[1]趙學勇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 2011年5月第40卷?第3期

《“老土地”的當代境遇及審美呈現—路遙與中國傳統文化》

[2]張喜田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 1999年第26卷第5期

《倫路遙的農本文化意識的表現》

[3]方園、左源岸 遵義師範學院學報 2014年10月第16卷第5期

《平凡者的不平凡生活——論《平凡的世界》中的硬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