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閑看秋風亂翻書(1 / 1)

總編視線

作者:

我喜歡九月,風和日麗的初秋,陽光不那麼熾熱,清晨的風有點兒涼,此時泡一壺清茶,捧一本閑書,美哉!

在這樣的日子,懶惰如我輩,是一定要看一本閑書的。

我這人其實比較虛榮,很怕別人說我不學無術,因此,讀書對我來說就很重要,但我本質上又不是一個愛讀書的人,因此我對所讀的書就很挑剔。

曾經為了提高自己的曆史修養及鑒賞水平,買來一批學術著作,例如《資治通鑒》《中國美術史》《中國工藝史》《中國陶瓷史》等等,把這些書買回來往書架上一擺,馬上就覺得品位就有了很大不同。

開始看這些書以後,從此就不失眠了。尤其是晚上躺在床上看,喝咖啡都堅持不到十頁,肯定睡著。無他,這種論證煩瑣、專用名詞甚多的書對我來說,就如同一團老出了鋼筋鐵骨的芹菜,滿嘴都是怎麼嚼都嚼不爛的菜梗。所以,那一堆的正經書在書架上排列了很多年,到現在我也沒真正讀完過一本。

但這些書也不能算沒讀過。第一,還是多少看了點兒;第二,是看了一大堆那些有耐心的人寫的讀後感。

在我看來,閱讀有兩種狀態。比如我讀餘華、池莉的小說,享受的是閱讀本身的快感,那種享受是在詞句之間的。哪怕所有的情節都知道,但還是喜歡一再地閱讀文字,享受的是讀書的過程。

還有一種就是看這些所謂的正經書。老實說吧,我喜歡知識增長這個結果,但這個過程讓我不得不聯想到曾經的“十年寒窗苦”,我承認人應該學到老活到老,怎奈又勝不過自身的懶惰與淺薄,因此有時就去讀一些“二手書”或“二手文章”,所謂的“二手書”就是把高深難懂的知識或學術理論用簡單且容易明白的語言重新表述出來的書。同理,“二手文章”就是比“二手書”更簡捷的,能把難懂的知識化作簡單的道理的文章。

當然,並非所有的學術理論都可以簡化,但《收藏界》雜誌的定位並非學術期刊,隻是一個給普通收藏愛好者提供實用、快捷的資訊的平台,在此,再一次地提醒我們的作者朋友,盡可能讓您的文風簡潔、生動、有趣,這樣會令我們的編輯工作容易很多。

正所謂“眾口難調”,不僅吃東西如此,實際上,每個人的閱讀方式也會不同,自從看過易中天、袁騰飛等人解讀的曆史,我突然發現讀曆史真的可以和讀小說一樣的享受。眾所周知,這種對曆史的解讀方式也倍受爭議,但你不得不承認,在這個一切都講求快的時代,快餐文化總是大家樂於接受的,或許那些批評快餐文化的人是真正的“高人”,因為他們都讀原著,並且認為《世界通史》《中國通史》這些學術著作所有人都應該認為是美味,不愛“學術”者自然沒文化,而如老易、小袁這樣給這些不學無術的家夥們提供精神快餐者更是“敗類”。

問題是現在有太多人還就是喜歡這樣的“敗類”,這其中也包括本人及很多收藏界的讀者和編輯們,你說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