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長歎一聲,準備先到京都大宇波若寺去尋前來中土學習佛典的扶桑普照大師,說起這普照大師,他和當年東渡的鑒真大師有著同樣的品質。
扶桑正統的佛教是由當年的鑒真和尚七次東渡流傳過去的,在經曆了漫長而艱苦的海上漂流後,鑒真大師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依然堅持來到了扶桑,並且開始了長達十餘年弘傳佛法的活動。由於當時天皇的重視,鑒真被授於“大僧都”的職務,成為“傳戒律之始祖”。“從此以來,扶桑律儀,漸漸嚴整,師師相傳,遍於寰宇。”
扶桑佛經開始在那個時候興盛起來,然而扶桑的佛經多由百濟僧侶口傳而來,錯漏較多。鑒真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以他驚人的記憶力,糾正扶桑佛經中的錯漏,鑒真為佛經在扶桑的傳播起了很大作的用,也促使了佛教成為扶桑的最受重視的宗教。
普照和尚正是受中土鑒真和尚東渡弘揚佛法的壯舉所影響,九歲遁入空門,四十餘年裏鑽研鑒真大師帶去的佛經後,認識到本國佛經教義還是存在著很多紕漏和不解之處,遂舍棄了自己在扶桑寺中的地位,依然冒險遠渡來到中土繼續學習佛法。如今已有七八年之久,秋人猜測說不定從他那裏能尋到些尋找母親或者尋找蓬萊的線索。
如此二人一路向北行走,前往京都大宇。一路途中雖然奔波勞累,卻也見到了不少奇異之事,好歹無礙於二人行程。
這一日,秋人二人趕到了一處較大的城鎮外,可就差了一步,二人未能趕到城門關閉之前入城,隻能到鎮郊尋個落腳的住處,等待天明再入城。
隻走了不過幾裏地,居然看見個雅致的莊子,莊子裏立著個三層的小樓,白牆烏瓦,隱在綠葉繁花中,在朦朧的黃昏看去,有一種小橋流水人家的閑適美。
南野秀一喜極而奔,剛要叩響柴扉,卻聽裏麵發出一陣陣哭號聲。隻聽“吱呀”一聲,柴扉開啟,裏麵走出個抹著眼淚的老者,冷不丁看見外麵有人,嚇得媽呀一聲坐在了地上。
“老丈休怕。”秋人忙上前扶起了老人,“都怪我這隨從太過莽撞,沒得衝撞了您。”
老者擺擺手,“不礙事,不礙事。你們兩個年輕人來此可有事?”
秋人道:“今日趕路趕的遲了,錯過了入城的時間,不得已前來叨擾老丈一晚。望老丈收留一宿,天明再入城。”
老丈歎了口氣。
秋人見狀忙道:“若是不方便,我們再尋他處。”
老丈搖搖頭,“年輕人,若是平日裏,你們自管住下,飯食管飽。可今非昔比,我這莊子近日裏常常出現怪事,不敢留外客是怕害了你們啊!”
“哦?什麼怪事?老丈你說說看,若是小偷、強盜我秀一大人直接幫你解決了就是!”南野秀一跳將出來,亮出一口大白牙,大言不慚的炫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