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2
5.用愛人的語言與他/她溝通
(1)學習對方的“語言”
李麗和張峰是一對新婚夫婦。他們兩個來谘詢的原因是經常吵架,無法溝通。了解了他們的基本信息和家庭成員狀況後,我問他們:“你們兩個最難以接受對方的是什麼?”李麗說:“我最接受不了他有點事就愛著急,說話很大聲。”張峰說:“我最接受不了她一丁點小事也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我問他們:“你們對雙方的家庭了解嗎?”
李麗嘴快,搶著回答:“說起這個,我覺得有點想法。我是愛說愛笑的性格,可是他們家太沉悶了,他們家都聽他爸爸的,但是他爸爸脾氣很暴躁,我覺得他脾氣就隨他爸。”
張峰說:“我承認,她們家氣氛比我們家好,但是嶽母愛嘮叨,有時候會抓住嶽父一點小事不放,我感覺嶽父一直在忍讓嶽母。嶽母對李麗很嬌慣,所以才讓她這麼任性。”
我說:“是啊,兩個人結婚,不隻是兩個人的結合,而是兩個家庭,甚至是兩個家族的結合。每個人來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成長經曆,有不同的習慣和規矩,不同的價值觀,還有不同的溝通方式,因此,你們看到對方的家庭狀況,就可以理解對方為什麼有不同的想法和語言。你們有時候是不是感覺與對方談話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呢?”他們兩個一起點頭。我接著說:“所以,我們要學習對方的家庭文化,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下靈活表現。其實,就是要學習對方的‘語言’,用他們的語言跟對方溝通。”
(2)吵架爭執背後的“隱語”
李麗若有所思:“我現在大致知道我為什麼會揪住一件事不放,非要弄個明白了,原來我媽媽就是這樣,她會關注我爸爸的一舉一動,很重視細節,我跟媽媽一樣。好像大多數女人都這樣,關注細節讓我們更有安全感,知道得越多,心裏越踏實。”
張峰說:“是啊,女人就是關注細節,我以為大致告訴你一個結果就好了,你每次都追問‘誰誰是怎麼說的’‘你們都做什麼了’,我哪有心思關注這些,我就知道某件事情我做好了還是沒做好。所以,你逼緊了,我就容易著急,為了製止你再問,就會大聲告訴你,結果你認為我脾氣暴躁,我是真的不知道怎麼回答你,因為這些細節我根本不記得。”
李麗接著說:“那你可以告訴我呀!”
張峰說:“我告訴過你,可是你不相信,就說我故意瞞著你,我有什麼辦法。不過,以後我也知道了,盡量多描述一些細節。”
李麗感激地看了一眼張峰,說:“謝謝你。我也是怕你像你父親一樣,成為一個脾氣暴躁、沉悶的人,所以,有時候也希望你多說說話。可是隻要一說,你就容易著急,我就覺得你很煩我。”
張峰詫異了一下,說:“沒有想到你有這樣的顧慮,其實我還是比較喜歡你們家的家庭氛圍,雖然你媽媽愛說一點,但是也很可愛。我希望你以後多說一些單位或朋友的趣事,不要總是追問我,好嗎?”
李麗說:“可以。”
每個人行為背後的關注點不同,了解了對方的關注點,就會破解吵架的語言密碼。如果兩個人能相互理解對方行為背後的“隱語”,心靈就能達到深層次的融通。
(3)對詞義理解的不同
我跟他們講:“家庭塑造人,不同家庭的人對詞句的理解是不相同的。學習對方的語言,也要保證對一些詞語的理解是一致的。你們有沒有因為對一個詞語的理解不同而生氣吵架的時候呢?”
張峰搶先說:“有,比如我們要一起出門辦事,看我都收拾好了,她就說讓我先下去,先發動車等一兩分鍾。我心想,發動車子也要一分鍾,不算久。但是,每次她都讓我等至少二十分鍾。我都快崩潰了。”
李麗把話搶過來:“我是在化妝嘛,哪有那麼快。”
張峰馬上接過話:“那你幹嗎讓我等一分鍾。你還一路上說我值得那麼生氣嗎?”
李麗打斷張峰:“本來嘛,不就是晚下來一會兒嗎?再說又不是特別著急的事。還有你,我給你打電話問你幾點回來,你說一會兒到家,我以為十分鍾就能回來,可是足足等了你一個小時。”
看他們兩個又有吵起來的趨勢,我趕緊說:“看來你們對時間的理解是不同的。張峰希望李麗遵守說好的時間,李麗希望張峰能把時間說具體一點。在不同的情況下,希望你們彼此理解一下,不要因為理解不同再產生矛盾。”
兩個人思考了一下同意了。
李麗說:“還有,有的時候我學做了一個菜,想讓他評價一下,他每次都說‘還行’。我搞不明白,‘還行’是什麼意思呢?這讓我很受打擊。
張峰說:“還行,就是不錯。”
我說:“如果給李麗做的菜打分,按十分計算,你覺得打多少分?”
張峰說:“7~9分。”
李麗說:“這樣嗎?我還以為你說‘好吃’‘很好吃’才是讚美呢。”
張峰說:“我從小就不會誇人,‘不錯’對我來說基本就是最高評價了。我一直覺得我特別愛吃就是最好的讚美了。”
我說:“看來真需要了解彼此對詞語的理解,避免造成誤會了。還有很多詞彙,你們可以多溝通,理解對方的本意,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來理解。”
兩個人會心一笑。
雙方對詞義的理解誤差,還有一個案例。我有一位來訪者,因為是再婚,她非常敏感多疑。一次,她老公不想參加朋友的聚會,跟朋友說:“我剛從外麵回來,人家幫我看了十幾天孩子,我今天不去了。”她一聽“人家”兩個字,立刻就爆發了:“我給你看孩子,你還把我當外人,說我是‘人家’!結婚這幾年我給你們家付出多少,我怎麼這麼傻,我是真心換不來真心!”
很明顯,“人家”就是一個稱呼,老公的意思是“聽話人以外的人”,用在這裏還有感恩的意思,結果她理解成了“外人”,跟老公大鬧一頓。是她的敏感和不甘心讓她對一個普通的詞產生了誤解,導致了夫妻矛盾。
夫妻關係和諧的秘訣之一就是用愛人的語言與他/她溝通,願意學習對方的語言,是以愛為前提的,願意接納、尊重對方,願意與對方共同營造幸福的婚姻。
6.不要忽視非言語信息的重要性
除了語言溝通之外,還有一種很重要的溝通方式:非言語溝通。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通過一種不那麼直接的方式獲取他人的反應信息。比如通過麵部表情、目光接觸、身體動作和接觸,還有語音、語調、語氣來了解對方的內心想法,甚至在他人試圖掩藏他們最真實的感受時,都會通過非言語信息的方式泄密。
除此以外,非言語信息還會透露一個人的修養和品位。比如飯桌上吃相能反映一個人的個人素質和生活習慣;一個人站在街邊,不時地看手表,很明顯是著急。
(1)非言語與言語發生衝突,更願意相信非言語
這是人的一種本能,當口頭語言與非言語不一致的時候,人們更願意相信非言語信息。
小秦與老公發生矛盾,老公一氣之下回了老家,這讓小秦非常生氣,她不停給老公打電話。後來,婆婆接了電話,小秦一聽是婆婆的聲音,就把老公的“劣跡”全都告訴婆婆。婆婆勸了幾句,可能有幾句話不合小秦的心意,小秦便說了幾句氣話。
後來因為種種矛盾,小秦的丈夫提出了離婚。小秦為了孩子不想離婚,她就想先服軟,去跟老公道歉。結果道完歉老公更加生氣,說:“你這是道歉的態度嗎?嘴上說你錯了,但是你的態度還是趾高氣揚,我看你根本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我也不接受你的道歉。如果你不肯簽字,那就法院見吧!”
小秦找到我,希望我幫她挽救自己的婚姻。我幫她分析了在婚戀關係當中自己存在的問題,自己哪些舉動有意或無意地傷害了對方。她終於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認為自己在這次婚姻危機中承擔80%的責任。當她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非常真誠地給老公發短信道歉。老公感覺到了她的真誠,同意再給婚姻一次機會。
因為非言語更容易透露出一個人的本心,別人很容易捕捉到一個人的言語是否真誠,是否發自內心。一個信息包含兩個部分:內容和非言語信息。有人認為,成功的表達應該包含7%的內容和93%的非言語信息。所以,人們往往會忽視內容,關注語氣和態度。
(2)非言語信息是潛意識的表達
當然,在非言語溝通當中,麵部是最容易表達情緒和態度的組成部分。如果把一個人的麵部遮住,我們幾乎不可能知道這個人的內心感受。但如果遮住一個人的身體,隻露麵部,我們就更容易理解這個人的內心感受。
人的麵部表情傳達的意思是有共性的,比如,當我們感到迷惑或尷尬的時候,通常會撓撓頭;遭受挫折的時候會緊鎖眉頭;憤怒的時候會瞪眼睛,提高音調;害羞的時候會臉紅;膽怯的人不敢直視別人的眼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