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林想了想又道:“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微風吹過,古聖石像沒有絲毫的動作,似乎本來就是一個死物。
蕭林又道:“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咕嚕......
那石像的眼睛動了,在這漆黑的夜晚,本來屹立萬年的石像動了,本來應該是可怕的一幕,在蕭林看來,自己賭對了!
蕭林表情莊嚴,雙手合十佛力湧現宛如金身,對古聖神像道:“阿彌陀佛,小僧法號八戒,俗名蕭林,見過至聖先師,孔聖人!”
沒錯,蕭林一直有感覺,這個造化學院與儒家應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佛儒道三家不可能隻有佛道,儒肯定存在。
而今日進的造化學院,一種浩然正氣之感迎麵而來,這讓蕭林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造化學院就是儒家。
又見大殿牌匾上寫道“仁者愛人”,這就是儒家之道。
但蕭林為人謹慎,在說出《論語》中一些東西的時候,這座神像終於動了。
《論語》雖然不是孔子所著,但其中之言行都是孔子平生記載,作為本人他豈能不知?
怪不得這裏處處都有些浩然正氣的存在,這讓蕭林打消了心中疑惑,孔子在此,那個妖魔敢在此作祟!
孔子一生不語“怪、力、亂、神”。子路曾問他怎麼對待鬼神,孔子回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在春秋時期,巫祝鬼神之類的東西是頗為盛行的,而自孔子之後,鬼神便逐漸淡出了中國的主流文化。兩千多年中,中國人之所以沒有陷入盲目的宗教崇拜之中,之所以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宗教衝突和宗教迫害,正是得益於這種理性精神。
在古代中國百家爭鳴之際,孔子都可以把儒家發揚光大,更何況是這樣一個在當時蠻荒之地了。
蕭林感覺自己一陣眩暈,憑空消失在原地。
蕭林腳下一沉,感覺自己已經落地,這才睜開雙目,微微搖晃了自己有些發沉的頭。
蕭林看去,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本來是三更天,夜幕籠罩大地,萬籟無聲。可現在自己所在的位置竟然是烈日高照,豔陽當空。
蕭林發現自己在一個山澗之中,風聲簌簌,陽光灑在身上有種暖意。
在山澗周圍山林茂密,一條山林的溪流便相映而生。不同於大海那般深不可測,也沒有瀑布那吞沒一切的豪氣,山林中的溪流總是柔順在萬物之中。
遊魚戲水,百花爭豔,一片祥和之氣。
“這是真實的。”
感受到絲絲暖意蕭林心中大驚。
從夜晚道白天隻有了一瞬間,就算這片大陸也是一個星體,那至少是用這個半球移動到另一個半球上。這樣的速度真的是人為的嗎?
蕭林平複了一下自己的心情。
向小溪邊看去,一個人穿著蓑衣在那裏垂釣,見此人身軀佝僂應該是一位老者。
一個竹竿,一個魚簍,一位蓑衣老者,一條清澈小溪在山澗之中處之淡然,有種他本來就應該在這裏的樣子,那種感覺就好像是恰到好處一樣。
蕭林站在這老者背後有些不解道:“老人家為何在這樣的天氣下依舊穿著蓑衣?”
忽然聽到有人說話,可那老者沒有半分驚訝,就連放在水中的魚線都沒有在起一起漣漪。
隻聽那老者哈哈一笑道:“你說這蓑衣的用處是什麼?”
聽老者的聲音年齡應該在八十多歲,但中氣十足,看起來是比較健談之人。
蕭林沒想到老者會反問自己一句,怔了一怔道:“蓑衣避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