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毯博物館位於阿什哈巴德市中心,1993年3月20日經總統批準建立。博物館麵積1178平方米,陳列著不同時期各種圖案的地毯、掛毯共1000餘件。館內展出2塊巨型地毯,一塊為全國最大的地毯,294平方米(14×21),重1噸;另一塊為189平方米(18×10.5)。此外,還展有百成線頭地毯(1平方米有114.8萬個線頭)和雙麵地毯等。土庫曼地毯蘊含著土庫曼民族的審美情趣。土庫曼民族的各個支係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毯紋飾。
土庫曼斯坦國家博物館由土耳其出資興建,1998年11月12日開館。博物館位於首都城南,氣勢宏偉,占地2.25萬平方米,展廳1.6萬平方米。主樓有會議廳、展廳、辦公室、倉庫、技術修複部和咖啡廳。4個半圓形露天劇場在主樓外側。博物館展廳設獨立廳、自然廳、原始史樓、古代廳、中世紀廳、民俗廳等,展品約2萬件。
阿哈爾捷金馬關於阿哈爾捷金馬的記載最早見於公元前4~3世紀。此馬產於科佩特山脈和卡拉庫姆沙漠間的阿哈爾綠洲,是經過3000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品種之一。此馬體態勻稱,威武剽悍,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強,性情暴烈,但馴服後卻非常順從。德、俄、英等國的名馬大都由阿哈爾捷金馬交配培育而成。常見的毛色有淡金、棗紅、銀白及黑色等。阿哈爾捷金馬曆史上大都作為宮廷用馬。亞曆山大·馬其頓、成吉思汗等許多帝王都曾以這種馬為坐騎。在中國曆史文獻中,被稱為“天馬”和“大宛良馬”。史書中的“汗血寶馬”,即源自阿哈爾捷金馬。1945年朱可夫元帥檢閱勝利儀仗隊時所騎的就是阿哈爾捷金馬。國際上極為推崇阿哈爾捷金馬。1986年在巴黎凱旋門杯賽馬比賽中,贏得冠軍的阿哈爾捷金種馬“丹辛格勃裏伊弗”,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被賣出,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阿哈爾捷金種馬場位於阿什哈巴德西南郊,始建於1922年,前身為裏海養馬廄,1992年改名為尼亞佐夫總統種馬場。尼亞佐夫總統訪華時贈給江澤民主席一匹名為“阿赫達什”(意為“白石”)的阿哈爾金馬。目前,全國共有5個國營大型馬場,阿哈爾捷金馬總數約2000匹。
巴德赫茲丘陵在馬雷州南部,捷詹河和穆爾加布河之間,海拔高達1267米,該丘陵地帶建有巴德赫茲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建於1941年,麵積有8.8208萬公頃。半荒漠植被,生長有阿月渾子樹;有當地土生土長的騫驢群;還有鵝喉羚、豹、鬣狗、蜜獾、巨蜥、眼鏡蛇等動物;有3個禁獵區(騫驢及鵝喉羚幼畜的飲水處和生長地)列入該自然保護區。
達亞哈滕建築遺跡公元12世紀商隊板棚的遺跡。在土庫曼納巴德市西北170千米處。呈正方形,平麵對稱,帶有內部的4個平屋頂曬台,不同形式的拱式樓板,正麵的牆是雕花紋的磚砌體。
克利夫窪地(克利夫河道)東南卡拉庫姆的鹽堿窪地構造,主要部分在土庫曼斯坦土庫曼納巴德東南部和阿富汗,長240千米,寬15千米。卡拉庫姆運河有70千米從此流過。
雷佩泰克自然保護區在土庫曼納巴德中部,土庫曼納巴德市西南70千米處,東南卡拉庫姆沙漠中。建於1928年,麵積為3.46萬公頃。有被白梭梭、黑梭梭固定的凸凹不平的沙地,有新月形沙丘。有塔蘭圖拉毒蛛、避日蟲、沙蠍和23種爬行動物,其中包括灰色巨蜥、壁虎,從1978年起是一個沙漠生物圈自然保護區。
桑賈爾蘇丹陵墓是馬雷市公元11世紀40年代建築遺址,中央拱頂,殘留有富麗堂皇的墓室內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