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並不指望回答(1 / 2)

眾所周知,賞牡丹的好去處首推大慈恩寺。

且不說花多名種,動輒數百朵同時綻放,單是其元果院內植的那兩叢紫牡丹比別處早開半月,就已令人稱奇不已。

更巧的是,旁邊太平院內的白牡丹,又偏偏比別處遲開半月,正可謂一頭一尾,占盡春光。

若嫌大慈恩寺遊客眾多,車馬奔走,未免有損雅興,則不妨移駕西明寺。

這座由高宗皇帝親賜匾額的皇家寺院本是前朝太師楊素的宅邸,又在太宗年間為魏王李泰所有。

一楊一李都是風雅人物,留下一座園林也是廊深院靜,布局別致,一叢叢紅紫相間的花兒或倚欄垂首,或臥石含醉,姿態萬千,惹人憐愛。

除卻這兩處,近年來又有興善寺、興唐寺、永壽寺、薦福寺、崇敬寺等各大小禪林後來居上。

尤其是興唐寺,據說是寺主親自遠赴洛陽,從白馬寺求了當年被武後逐出京城的名種牡丹“天仙子”回來,精心培育了五年從未許遊人相見。

還有人依稀記得,那“天仙子”花如其名,雖是一株,卻能同時開出正暈、倒暈、淺紅、淺紫、深紫、黃白檀等色,每一朵都有七八寸大,且是素心重台,豔麗無雙。如此奇葩終於要在今年佛誕日一展芳姿,京城少年焉能不去捧場?

出人意料的是,到了四月初八佛誕日這天,諸多大寺卻被一座坊內小寺搶盡風頭。

倒不是這座位於金城坊西角的開善寺也藏著什麼奇花異草——可憐這寺統共才兩個院子,前院中央孤零零聳著一座石經塔,後院倒有株柿子樹,已是枝枯葉老,低低覆著一排半新不舊的僧舍。

奇就奇在,正是在這樣一座小得被京城人遺忘的寺院裏,有一位僧人修成了金身羅漢。

新修成的羅漢正是寺中上座悟本。

上座掌寺中一切戒律,教導諸弟子並弘法。身為上座的悟本自然精通佛理,卻並非世人想象中的須眉如雪的得道老僧。據度牒記載,他是長壽三年生人,可惜這個同女帝統治一樣短暫的年號並未給他帶來應有的壽元。稍後的日子裏,許多來參拜金身的京城人除了口誦佛號嘖嘖稱奇,也不免感慨一句英年早逝——不,是早登極樂。悟本的圓滿既教他們更加虔心向佛,又讓他們轉而為自己心寬體胖滿麵紅光而對現世光陰格外滿足和留戀,尤其是親眼目睹了袈裟下的佛身是何等的瘦骨鋒棱。

“怎麼看上去竟像是餓死的。”這念頭一閃,全爾同趕緊暗道一聲罪過。

盡管在此之前他從未見過屍體,卻也整理了數百本薄籍。京城縣所轄五十五坊、五十九鄉的生與死盡在其中,有太平壽終也有無故暴斃,各種簡明扼要又含義雋永的記錄足以讓一名新授職的京城縣戶曹錄事確信:餓死的人會皮包骨頭不假,可臉上絕不會這樣金光燦燦,嘴角也絕不會含著這樣高深莫測的微笑。更何況悟本已圓寂多日,仍然肢體不腐,栩栩如生,隱約還散發出非檀非麝的香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