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完善價值體係,促進物流經濟發展(1 / 2)

——關於工業企業物流經濟的思考

產業經濟

作者:趙德斌 崔岩峰

摘要:企業是一個生產組織,生產過程中要消耗許多的原材料。在計劃經濟時期,企業的生產資料的管理隻是收、發、存,物資部門的職能就是供應生產資料。但在現代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企業的物資部門已融入社會化大生產的協作之中,這就是現代物流鏈體係。所以,作為生產企業,應轉變對物資管理的認識,應從重生產、輕物流的誤區中走出來,在抓好生產的同時,發展物流經濟。

關鍵詞:現代;經濟;物流

中圖分類號:F25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1)08-0268-01

工業企業物流管理是企業生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到企業的管理、運營、發展、戰略等問題,具有係統性,帶有全局性。但許多企業都比較忽視物流的管理,沒有認識到它對企業經濟及效益的重要影響和作用。一般而言,作為企業管理,就是要管住企業的人、財、物等資源,理順產、供、銷等生產經營活動。可見,物流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物流業已發展到遠非物資管理的層次,所以,研究企業物流經濟及管理應成為企業製定發展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

一、多數企業的現狀

一般而言,生產企業都設有材料供應部門,負責生產資料的接收、保管和供應,在企業屬於附屬和服務部門。由於處於從屬服務的地位,許多方麵都處於被動和被忽略的狀態,當企業發展進步到一定程度時候,材料供應部門不進則退,某種程度上成為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一是物流和倉儲作為企業附屬內容存在,具有附屬性和服務性。沿襲曆史習慣,服務單一,隻發不送,與生產和經營銜接不夠緊密,感受不到市場的壓力,缺乏主動負責的精神。

二是物流和倉儲的功能沒有隨著企業的進步而發生變化,仍停留在傳統倉儲的基本狀態,其功能還是儲存、保管、收發,是靜態管理。由於功能單一,被動服務,缺少加工手段,使定額控製大打折扣。物流和倉儲部門是一個隻“消費”,不增值的部門。

三是物流和倉儲的主要工種保管員的培訓滯後於生產和技術等重要部門人員的教育,致使保管員素質參差不齊,憑習慣工作,基本知識和專業知識掌握不牢,理論和實際脫節,對現代物流專業知識不甚了解,難以適應快速發展的現代物流管理要求。

四是部分企業的生產一線都設有二級倉庫,使物流多了一道中間環節,使生產單位輔助隊伍冗員多,影響了供貨效率,降低了一級倉庫的調控作用。另一方麵,倉庫占地又限製了生產場地的擴充。

五是一般企業都注重主要生產裝備的投入,對物流和倉儲設施的投入相對較少,大多數的倉庫、設備重陳舊老化,不便於物資的立體堆放和機械化的快速作業。

二、原因分析

以上列舉的五種現狀,與全球範圍內供應鏈管理的發展是極其不相適應的,暴露出了生產企業與現代物流管理的差距。追根溯源,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是二十一世紀以來,國內外的物流業呈快速發展的態勢,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國外生產企業的物資倉儲和運輸已成為價值鏈、供應鏈中的重要一環,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之相比,我們一些企業的觀念還比較陳舊,局限於計劃經濟時代的認識,局限於倉儲的收、發、管職能上,追求的是“三保”,即“保供應、保生產、保險”。所以相對不重視保管時間的長短、保管物資的多少、保管費用的高低,忽視資金的時間價值。與當代物資豐富、周轉速度快、追求價值和效益的市場經濟已經不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