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發揮三大特色優勢 突破發展藍色經濟(1 / 2)

宏觀經濟

作者:尚金鎖

摘要:根據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做出的“要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培育海洋優勢產業,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重要指示精神,福山區立足區情實際,充分發揮臨海臨港的區位優勢、吸納投資的開放優勢、支撐發展的產業優勢等三大優勢,以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為突破口,積極探索推進藍色經濟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超前啟動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特別是“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為區域經濟發展創造了新機遇,對此,福山區將全麵推進以海洋裝備製造、海洋生物科技等為重點的先進製造業和以臨港物流等為主導的服務業,全麵融入藍色經濟發展。

關鍵詞:福山;藍色經濟

中圖分類號:F12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1)08-0003-01

福山區是煙台市規劃建設的現代化工業城區和先進製造業基地,總麵積483平方公裏,轄2個街道、4個鎮和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區,共有179個村,60個社區、居委會,25.76萬人。

一、發揮開放優勢,推進以“三個引進”為重點的大項目引進建設,打造藍色經濟發展的動力引擎

對外開放是適應和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必然選擇,也是發展藍色經濟的重要舉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年來,福山區堅持開放帶動戰略,發揮與日韓隔海相望的地緣優勢,不斷鞏固日韓經貿合作、主攻歐美招商,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開放格局,開放型經濟成為全區經濟的重要支撐力量。在“藍色經濟”戰略的指引下,積極順應經濟轉型升級的新要求、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的新趨向,全麵實施以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和大型央企等“三個引進”為重點的招大引強戰略。一是著力引進藍色經濟項目。瞄準日韓、歐美、港台及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圍繞藍色經濟發展,積極引進一批產業關聯度高、產出效益好、對地方財政貢獻大的大項目、好項目,推動引進資本向藍色經濟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行業集中。二是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步伐。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藍色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全麵加快已落戶項目建設。三是提升集約化發展水平。立足當前新增建設用地緊缺的實際,積極創新招商方式,引導區內企業通過資產重組等方式吸收外資,支持成長性好的企業增資擴產,走內涵式增長的路子。

二、發揮區位優勢,全麵加快“四大園區”工程建設,打造藍色經濟發展的新興載體

區位優勢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隻有在準確定位的基礎上,才能激發區域經濟的發展潛能和活力,充分有效集聚各類發展要素,變自然資源為區位優勢,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就福山區而言,區位優勢是發展藍色經濟的突出優勢之一。從地理位置看,福山位於山東半島中部,東依煙台市中心,北鄰國家級開發區——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處於環渤海經濟圈的關鍵節點;從交通條件看,福山位於空港、海港、火車站等立體交通網絡的黃金半徑之內,東西分別與煙台港、八角港,以及煙台機場和即將新建的潮水機場相僻鄰,距海港、空港、火車站僅十五鍾路程,半島城際輕軌、沈海、榮烏等高速公路及206國道、802省道貫穿全境;從資源條件看,福山曆史悠久,物產豐饒,是馳名中外的中國魯菜之鄉、大櫻桃之鄉、書法之鄉,是煙台蘋果的發源地;從生產要素看,煙台高新技術產業區福山園是經國務院批準向APEC成員開放的現代化高科技工業園區,1993年成立以來,吸納和聚集了大量生產要素,成為全區產業發展的龍頭、對外開放的窗口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高地,先後被認定為全省十大產業聚集園區和山東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被授予全市“十一五對外開放先進園區”稱號。區位的綜合資源優勢為發展藍色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2009年以來,福山區在準確把握區位優勢的基礎上,搶抓藍色經濟發展機遇,對藍色經濟發展進行了科學定位,積極搭建藍色經濟發展新興平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布局結構,超前謀劃啟動了臨港物流加工區、高端產業園、西拓區南延、汽車零部件工業園西拓等“四大園區工程”,傾力打造臨港物流、海洋裝備製造、汽車零部件、特鋼製品及IT和文化教育等五大產業基地,構建藍色經濟發展的新平台。經過近兩年的努力,藍色經濟區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