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過深冬,青雲城迎來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不到半日的光景,便到處布滿了一層厚厚的白雪。
雖說這場雪來得突然,卻依舊沒有打消過往遊人的興致,大街小巷到處都是來來往往的過客,不時傳來小商小販叫賣的吆喝聲,絲毫感受不到嚴冬的寒冷。
青雲城乃是大名帝國僅次於雲龍帝都的第二大城市,緊扼航河要道,各地的過往船隻都要由此路過,因此光這裏一年的航運關稅就占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說得到青雲城,便等於抓住了大名帝國的經濟命脈,由此可以看出青雲城的重要戰略地位。
城主府位於城市正中央處,占地麵積足有百畝有餘,府邸豪華絕不下於帝國皇宮,甚至是有過之而不及,寬達數丈的大門是由修建邊疆城門的黑晶石修築而成,防禦力自然也高的驚人,甚至可以承受龍象境強者的全力三擊,大門左右各擺放了一對足有三人高的精銅澆築的雲龍嘯天獅,尖銳的龍角發出滲人寒意,層層疊疊的鱗片在昏暗的空間閃爍著點點神秘的光華,爍大的龍爪緊緊盤在石墩之上,充滿了爆發性的力感。
由此過道的路人都不禁露出一副畏懼的神色,加快腳下的步伐快速逃離這兒,生怕這栩栩如生的怪物突然活過來,將他們一口吃掉
而在大門兩側站立著一排衣著光鮮亮麗、中氣十足的勁裝大漢,手中各持一把巨型雪紅色戰刀,看起來足有一米四長,這些大漢似被定住一般,動也不動地靜靜矗立在門前,仿佛亙古就存在,不過從他們眼中不斷露出地警惕神情,才知曉這些人不但還活著並且散發著危險的氣息。
若是有些眼力的人在此,便能夠察覺到這些人身上強大的靈氣波動,竟然都堪堪達到窺元境水平,而其中一較長者氣息比其他人還要深厚綿長,不時從其眼中掠過的精光,看樣子過不了多久便能突破滄海境,到時他也能離開這個崗位,加入城主府的核心力量虎衛軍。
城主府邸內東北角一處不起眼的小院子,周邊空空蕩蕩,院內雜亂,荒草叢生,說不盡的清涼,難以想象外部看起來十分奢華的城主府竟然還有這種地方,想必定是府中下人所居住的地方。
然而從屋內傳出的朗朗讀書聲,聲音清亮悅耳,抑揚頓挫,又不乏鏗鏘之色,雖然聲音還很稚嫩,卻如同苦讀多年的書生,讓人很難將這個聲音的主人和下人聯係在一起。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
過了許久,讀書聲方才停下,院內的房門輕輕推開,一名長相清秀的年約十多歲左右的少年走了出來,隻見他麵色蒼白,身形消瘦,兩隻眼睛卻是炯炯有神,身著深灰色的長衫,肩上裹著看不出顏色的破爛棉被,上麵布滿了補縫的痕跡,隨著房門推開,一道微風卷夾著飄落的雪花吹在他的身上,小小的身軀不自覺的顫抖了一下。
呼一口長氣吐出,這少年隻覺得頭暈目眩,肚中的饑餓感又甚幾分,不由嘴角微微露出苦笑,心中暗想這是多久沒吃飽飯了。
仔細想想,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已經有三日了,感受著腦中另一個人的記憶,生前的一幕幕在眼前掠過,楊鎮從一開始的難以接受,到現在的無奈接受這個事實,努力適應新的角色,並慢慢了解這個世界的情況。
隻不過竟然變成孩童模樣,還是讓楊鎮有點不適應,雖然他的身體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孩,裏子裏卻是個快三十的青年了,前世的他是大明萬曆十一年(1583)癸未科榜眼,年僅十七歲就拜見天子,官拜翰林院從六品翰林院修撰,隨後仕途如水漲船高,皇上禦賜鬥牛服,可見對他的親睞。
萬曆二十年(1592)日本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發動對朝鮮的戰爭,日軍在戰爭初期處於優勢,一個月攻陷朝鮮都城,驅逐朝鮮國王。大明便派出援兵救援,奔赴朝鮮作戰,日軍受挫後於萬曆二十一年和大明議和。
萬曆皇帝為了結束戰爭,接受了日本的降書,讓其退去朝鮮的軍隊,冊封豐臣秀吉為日本國王,賜國寶山河印以作賀禮,派遣石星、沈惟敬為主,協同數位議和大臣前往日本,楊鎮就在其中。
然而和談並不是一帆風順,沈惟敬偽造降書被發現,豐臣秀吉看完冊封書後雷霆大怒,下令斬殺大明的官員,楊鎮之前便發現藏有貓膩,事先攜帶國寶駕船逃亡,不料最後還是被日軍炮船擊沉,自己也沉入大海,等醒來時卻已經變成另一幅模樣。
而來到這個世界,竟然朝代叫大名,雖然不是大明,但是很多方麵很相似,也崇尚儒學,以至聖先師文公為儒家創始人,也是以科舉取仕,但卻沒有了腦海中所熟悉的蘇軾、李白、朱熹、王陽明等人,而是一些楊鎮從來沒聽過的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