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國粹在東歐(2)(2 / 3)

這些中醫帶著美好的夢想來到這裏傳播祖國傳統醫學。盡管他們各有所長,但很快發現在這裏開診所並不容易。最初,他們隻能開展簡單的自然療法,包括按摩、耳診等,而真正意義上的中醫針灸等治療手法受到了許可證的限製。當時光轉到1998年時,匈牙利又出台了一項新法律,要求行醫者必須具備在匈醫學大學畢業的學曆,同時還要通過針灸考試合格的條件,並對現有中醫的許可不再延期。門檻的提高,意味著中醫麵臨“下崗”危機。如果參加考試,別說專業,僅匈語考試一項對華人來說就很難通過。在這種大環境下,先後有兩個博士、一個碩士還有教授等多位中醫人才相繼離開了匈牙利,遠走美國、加拿大等國發展了。

此時,於福年教授也開始猶豫了,特別是看到國內的大學同學正在各自的醫療崗位上發揮重要作用,而自己還在為生計和行醫許可奔忙。按他的話說,當時正在十字路口徘徊,孩子還在匈牙利上學,自己可謂前途渺茫。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天無絕人之路。這時於教授突然想到了早年行醫時曾認識的一個匈牙利大夫,他有個朋友在衛生部給部長當秘書,找他或許會有一線希望,便馬上帶上個人所有資料包括患者的表揚信等來到了衛生部。這位朋友看後動情地對於福年教授說,你不能走,但同時又說,你的問題很小,與匈牙利老太太反映的日常生活瑣事等問題一樣,提不上日程,部裏對個人也不接待。這時他才意識到,要生存必須成立學會組織,便馬上和同仁們商議並考慮製定學會的相關章程。經過一年的籌備,2002年,由中國醫生和匈牙利醫生共同組成的第一個中醫藥學會宣告成立,於福年教授出任會長,副會長由張慶濱、王偉迪、趙玉華等人擔任。學會的成立在當地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開業慶典上,匈牙利許多大學的校長、院長、使館官員紛紛前來慶祝,國內許多院校和醫療單位也來電表示祝賀。學會成立之初,針對在匈同胞10多年來在創業和原始積累時一直超負荷工作、身體長期透支,又由於環境、語言等原因看病有諸多不便,於福年首先組織中醫藥學會的10餘名中醫醫生、專家免費為同胞義務檢查身體、提供健康谘詢及可行性的臨床現場治療,搞了兩次義診之後,匈牙利華人社會各界普遍反映良好。

學會成立後,大家信心十足,普遍有了家的感覺。但眼下壓力最大的問題仍是行醫許可證,無奈之下,大家想到了給總理寫信。此信前後寫了一星期,反複斟酌,反複修改,並找翻譯譯成匈文。為了保證總理能夠看到,將一封信通過郵局的掛號信正常寄出,另一封托人麵交。於教授找到一個有10年交情的匈牙利朋友,通過他與總理有工作接觸的特殊關係,在總理即將訪華的前3天,終於將學會的信呈到了時任總理麥傑什的麵前。總理看後立即將此信批到了衛生部,部長根據總理的指示很快給予答複,承認了中醫在匈牙利的合法性。這給處於迷惘中的中醫同仁以極大鼓舞,終於看到了中醫在匈牙利的希望和前景。

中醫藥進入匈牙利科學界

2005年5月,我再次到匈牙利後,在和於福年、王偉迪、趙玉華等諸多中醫藥專家的頻繁接觸中,得知他們正積極爭取中醫藥學會能順利進入匈牙利政府的醫學科學機構。作為國人自然希望他們心想事成。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還真快,在我回國前就已變成了現實,可以說這是在匈中醫藥同仁繼許可證取得之後的又一次重大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