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大學之不同(1 / 1)

一周時間總是一閃而過的,特別是大一這樣開學的階段,課不多,人很閑。

第一周,老師們基本上都隻是簡單介紹了一下自己、課本的概要或著還有課程的考核方式。

什麼是課程考核方式?簡單地說就是以什麼標準計期末成績。像從小學到高中,期末考試基本上就是唯一的考核方式。

平時表現什麼的,大概小學會在成績冊上看見。記得那是個小綠殼兒本本,裏麵的綜合素質方麵的項目,都打的是甲乙丙丁,並無具體分數。

還有老師認真的評語,讀起來就覺得很暖心,現在想想甚是懷念。

初中也見到過綜合素質冊,不過裏麵主要就是各科期末成績和老師評語了,記得那時還是班主任讓我們抄的她搜集的評語。

高中,大概與平時成績相關的隻有檔案了,如果沒記錯。檔案發下來我們補充基本信息,然後讓某些同學幫著抄評語。

那是我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檔案,老師說那也是我們最後一次看到它沒裝入檔案袋密封。

到了大學,平時成績會以百分製的分數被老師們一個個打出來。幾乎每門課都有平時成績的占比,通常占期末成績的30%到40%。

大學不同於之前上的任何一個級別的學校。分數要求上,期末考個60分及格就行了,這是最低底線。

如若你不滿足於此,有更高要求,你是可以追尋更高目標的。

如若要拿各種獎學金,例如國家獎學金、國家勵誌獎學金什麼的,成績好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要求的不僅僅是文理工科各通識必、選修課、專業課,還包括體育課的成績,體測也包含在內。

什麼?體育課?我沒聽錯吧!大概有些人會質疑了,而且是手握成拳放在手裏表擔憂的這樣想著。

對,沒錯,體育課。想想高中缺乏鍛煉,整天整夜坐在教室和床邊的我們,真的有希望在體育上拿好成績嗎?估計大多數人,特別是女生,都不會有那個自信。

還好每個星期都會有一大節體育課(90分鍾,大學的課都是這麼長,課間5~10分鍾不等,因學校而異),足夠讓你鍛煉身體了。

不過,要是每周都遇上那天下雨,那你就走運了,課會取消,延期再補的可能性都幾乎沒有。所以,抓住高考後的暑假鍛煉身體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體測是什麼東東?

你認為呢?

體測啊,就是體能測試,與體育專業的測試不同,體測每個學年都會舉辦一次,每個大學生都不能“幸免於難”,通常是在十月到十一月期間進行,至少我們學校是這樣,不同學校時間也有差異。

說到體測,很不幸地,大四的體測統統挪到了大三下學期,於是大三一年就要進行兩次體測……

體測的項目主要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坐位體前屈、立定跳遠、50米和800米跑、引體向上(男)和仰臥起坐(女)。

是不是想想就有點心酸了?

嗯,大概是會有點的。不過當真正經曆的時候才會倍加痛心,就像經曆過的我們217寢室。

大學與大學之間、大學與高中之間的不同,很多東西有待進一步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