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當莫桑比克還是葡萄牙的一個“海外省”時,一個特別調查組被委派至此,考察讚比西河穀的水利狀況,計劃興建一座大壩來灌溉農田和控製洪水,結果發現Kebrabassa具備建立水電站最理想的地質條件和水能優勢,它不但能達到前兩者所要求的結果,還能提供潛力無窮並有巨大經濟利益回報的電力資源。幾經周折,關於在Kebrabassa修建一座水力發電站的計劃於1960年最終確立。卡奧拉巴薩水電站從1969年動工興建,成百上千的工人、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到達此地,開始修建巨大的壩牆和渦輪機,一座為水電站全體工作人員提供食宿和休閑去處的城鎮一鬆戈(Songo)應運而生。1974年,宏偉壯觀的卡奧拉巴薩水電站終於建成,成為當時非洲第一、世界第五大水力發電站,也算是水電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跡。大壩截流後所形成的庫區東起鬆戈鎮、西至與津巴布韋交界處的宗博鎮(Zumbo)竟長達270公裏,早先的希科阿鎮(Chicoa)也因水位的上升而被淹沒,其居民被迫遷往更高的地方。
卡奧拉巴薩水電站的興建恰逢莫桑比克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民族解放運動,為避免這個世界上最大之一的水電站免遭炮火的襲擊而毀於一旦,當時的國際社會曾發起一項保護水電站的宣傳運動,呼籲鬧獨立的解陣軍事力量組織不要把該電站列為攻擊的目標之一。莫桑比克獨立至今,關於水電站的資金償還與受益問題一直是莫、葡兩國爭議的焦點,因為執政的解陣領導人明確表示欲把卡奧拉巴薩水電站收歸為國有,但卻拒絕承擔因修建電站而拖欠的至少高達16億美元的巨額債務,這筆費用由葡萄牙的HCB(Hydro—electric Cahora Bassa)承擔,其為葡萄牙主要的海外投資商。電站投產後,曾計劃長期向鄰國南非輸送電力,但在1986年,南非白人政府與解陣執政黨簽訂了>(Nkomati Accord),這一舉措招至莫桑比克反政府武裝組織抵運的強烈不滿,並將輸送至南非的高壓電纜損毀。所以,從1986年至1998年,由於抵運的陰謀破壞,卡奧拉巴薩水電站在這一時期未能向南非出口電力。最近,一個耗資1億5千萬美元的項目將要實施,計劃重建新的輸壓電纜。另外,一條電力線路直接通向馬普托附近的MOZAL鋁廠業已供電,不久,南部莫桑比克有望不再僅依賴南非的電力網絡而用上由卡奧拉巴薩水電站輸來的國產電力。
太特省居民主要為尼楊加、尼隆圭和塞納族,經濟收入來源於采礦、發電、農業和捕魚。
如何到達
太特省東臨馬拉維,西界津巴布韋,南接馬尼卡省和索法拉省,北連讚比亞。陸路方麵,津巴布韋客人由邊關Cuchamano(距太特市190公裏)、馬拉維客人由邊關Zobue(距太特市120公裏)、讚比亞客人由邊關Cassacatiz(距太特市293公裏)進入該省;國內遊客可由EN6轉上102線路到達目的地;馬普托和貝拉均有固定航班飛往太特市。
哪兒去遊
1,卡奧拉巴薩水電站(Barragem Hidroelectrica da Cahora Bassa/The Hydro—electric Dam of Cahora Bassa)
位於首府太特市所在的讚比西河沿岸上遊150公裏處的鬆戈鎮。高聳的水泥壩牆使庫區形成一個巨大的風景優美的湖泊,釣魚、觀鳥和庫區觀光等生態旅遊業已形成,另外,坦噶尼喀湖(Lake Tanganyika)的淡水沙丁魚經津巴布韋的卡裏巴湖被引至卡奧拉巴薩水庫,促使這兒又形成一個新的機動船捕魚工業,從業人員高達2,000人。雖然水電站擁有5個大型渦輪發電機,總電位高達4,000 Megawatts,足夠供應全莫桑比克以及南非和津巴布韋的部分供電需求,但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水電站遠未發揮出其應有的發電功能,多年來僅僅提供附近太特市和鬆戈鎮的照明用電。不過,水電站將通過電纜的修複計劃重新向南非輸電以及重建新的電纜線向南部莫桑比克提供電力,屆時,水電站的功能將大為增強,經濟處境也會得到很大地改善。
卡奧拉巴薩水電站數字一瞥。
動工時間:1969年,竣工時間:1974年。
庫區長度:270公裏,庫區深度:14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