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英雄誌第六章奉承天意,取名後天!
眾生界多為繁花似錦、山清水秀而安居樂業之地,界外有太虛所設庇護結界,大多無異族踏侵,千載祥和。也因眾生界並無富餘源力,縱使鳥語花香然無可取之處,對於向道者隻視為一幅山水畫。然眾生界雖平常,但卻是踏上向天界之踏板,除非個別人群,無論向天界、太虛界,道源者皆自眾生界而出,固眾生界得道源者保護,可稱之為母界。
曆經萬載輪回,為生息繁衍,眾生界分四國一疆。四國為風雷國、朝天國、明日國和瀾海國,一疆為南域,明日國最為繁榮,南域最為貧瘠。由古至今五地各據江山,劃界生衍,無大事而少戰事,以求更為強大。五國中,各國都有一個道源宗派挺立,如發生一些不尋常之事、被侵之事,除去國有強兵外,道源者便是天降奇兵。但這種幫托關係並非無限製,太虛有令,非眾生不能解之,非五國戰事禍亂,道源者不予參與。
瀾海國居於眾生界瀾淩海之中,由大小百座島嶼組成,生於島上國民皆為漁民,靠山吃山近水吃水,倚天而生,倒也是自在。國都鳳仙郡位於整個島國中心,有人口四萬之多,這裏繁華、車水馬龍,是瀾海國的命脈中心。鳳仙郡郊外有一村落,除去連接通往鳳仙郡大路一麵,其餘四麵均被環海包圍。村落近海,天生椰樹等茂密植被,有碼頭七八個,大小木船比鄰停靠,遠遠望去一派神仙自在之相。
鳳仙郡有一戶普通人家,男人姓後,名臣宮,娶妻沐氏。據傳後臣宮乃上古東邑部族首領太昊的孫子後照的後代,至今已傳九十七代。而後臣宮現過不惑之年,膝下暫無子女,當此年紀,後臣宮日夜擔心後氏祖脈終於自己身上,在沐氏不在之時常常落淚,盼子之心望眼欲穿。
正此捕魚旺季,鳳仙郡各家雞鳴而起,爭朝夕之時,一年之計此時最為忙碌。與郡裏大多數村民一樣,朝陽未起後宮臣把槳出海,日落三竿負魚笠而歸,五月整月,除潮起雨天,日日如此。沐氏居家下廚房、織補漁網,飼養雞鴨打點生活。二人各有所忙,忙於生計。
今日傍晚三分,東南風起,海浪增高,有黑色黑雲升起,據打漁經驗可知,不出半個時辰大雨將至。站於木屋門前,沐氏雙目焦急,別家丈夫相繼而歸,唯獨自己夫君未歸,一顆婦人之心忐忑不安。左鄰友鄰再三詢問均無知曉,沐氏眼含淚光,碎步行至碼頭翹首觀望。
心越急時間走動越快,不知不覺夜幕初現,鳳仙郡上空已是黑雲一片,偶爾有雨滴下落,然後宮臣還未歸還,遠海望去,海麵除去風起浪濤並無一物,沐氏心急如焚。“夫君你在何處,為何遲遲不歸!”
“轟隆隆、轟隆隆”海的那一頭雷聲響起,白色雨簾隨風傾斜,由遠及近正在向著鳳仙郡慢慢漂移。
久居瀾海國,沐氏對於海上之事自然熟知,傳言道海上生雲煙,多者為暴雨,雨中颶風足可以將普通漁船撕毀,更有傳聞,凡是海上有黑雲壓境,必是有還怪妖孽作祟。除非有海神庇佑,否則任何人、船隻皆不能免於海難。雨點變大,有風揚起,沐氏婦心形如燃眉,踮足遙望。古者有雲:“妻子兒子望眼穿,隻為郎君把家還。”
人命有天,何時生何時死,隻有天定,雨幕近至,鳳仙郡數裏海麵煙霧騰騰。黑雲下雨簾中,露出船身一條,綠竹竿,藍色船篷,船頭有頭戴草黃鬥笠之人,定睛而望,不是自己夫君又是何人。終有所盼,沐氏欣喜連連,踮足遙望挽手招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