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運用科技創新推進農業經濟發展研究(1 / 2)

運用科技創新推進農業經濟發展研究

科學發展

作者:蔣成傑

摘 要:技術進步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決定力量,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就必須下大力氣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本文根據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提出了農業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和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對策建議

目前,我國的大多數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弱,質量差、價格低,賣難的問題時常發生,農業市場風險較大。因此,目前我國新農村建設重點是發展現代農業,而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是如何在有限的資源和時間條件下生產出更多更好的農產品,提高資源生產率,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是突破資源和市場雙重製約的決定因素,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核心。

一、加快農業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

1. 農業高新技術和基礎研究。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先導的戰略高新技術已經全麵引領現代農業的發展,並成為最具競爭力的新型產業領域。生物技術不斷超越生物固有的生產潛能,信息技術使農業生產具有了智能性和精確性。我國近年來農業高新技術有了很大進展,但還遠遠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迫切需求,更不能適應國際日益激烈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競爭。今後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必須切實加大對農業高新技術研究開發的支持力度,重點發展基因工程、遙感農業、數字農業、環控農業、農業種質資源基因庫等高新技術及基礎研究,加強自主創新,搶占農業高新技術領域的製高點,全方位提升我國農業高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2.農產品優質高效安全生產技術。目前,食品安全已成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為此,農業科技創新必須增強責任意識,加快研究生物疫苗、生物農藥、生物肥料、飼料添加劑等高效安全農業生物製劑和高效健康種養模式,建立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全程質量控製技術體係,提高食品的質量安全水平。

3.設施農業工程技術。設施農業包括設施栽培和設施養殖,如各類塑料大棚、各類溫室和人工氣候室,畜禽、水產和特種動物的設施養殖和現代化集約養殖小區等。發展設施農業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增加耕地麵積,增加農業生產時間和空間,增強生產的可控性。科技創新應在進一步節約成本,減小勞動強度,提高光能、熱能利用率,改善農產品品質,增加生產效益上下工夫。

4.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農產品精深加工是傳統農業分化和演變的關鍵點。一是農業產業的分化,由傳統的種養業向產前、產中和產後三大部門演變;二是農業勞動力就業的分化,由原來主要集中在農業產中就業向產前和產後演變,並逐步向現代工業化擴散;三是農業經營方式的分化,由傳統的以生產初級產品為主向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演變;四是農民收入來源的分化,由原來單純依靠種養業收入向依靠延伸農業產業鏈增加收入演變,美國等發達國家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已達到農業增加值的3-5倍。因此,我國要走現代農業的路子,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究必須不斷有新的突破。農業部提出,到“十一五”末,主要農產品精深加工比例提高到40%,促進食品加工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5.節水農業技術。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和我國水資源的狀況變化,水資源缺乏將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最重要的製約因素。加強節水農業技術研究創新既是緊迫的要求,又是重大的長遠的戰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