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識人:知人善惡,賑目不負。
能用人:因財器便,任事可賴。
能知機:善貯時宜,不致蝕本。
能倡率:躬行以率,觀感自生。
能整頓:貨物整齊,奪人心目。
能敏捷:猶豫不決,到老無成。
能接納:禮義相交,顧客者眾。
能安業:棄舊迎新,商賈大病。
能辯論:生財之道,開引其機。
能辦貨:置貨不拘,獲利必多。
能收帳:勤謹不怠,取討自多。
能還帳:多少先後,酌中而行。
此法雖然是經商之策,但進可以經國,封侯拜相;退可安身立命,家足萬金。你要仔細研究,細心體會呀。演繹之後,則有經商十八法:
生意要勤快,懶惰百事廢。
用度要節儉,奢華錢財竭。
價格要證明,含糊爭執多。
賒欠要證人,濫欠血本虧。
貨物要麵驗,濫入質價減。
出入要謙慎,潦草錯誤多。
用人要方正,歪斜托付難。
優劣要細分,混淆耗用大。
貨物要修正,散漫查點難。
期限要約定,馬虎失信用。
買賣要隨時,拖延失良機。
錢財要明慎,糊塗弊端生。
臨事要盡責,委托受害大。
賬目要稽查,懈怠資本滯。
接納要謙和,暴躁交易少。
主心要寧靜,妄動誤事多。
說話要規矩,浮躁失事多。
工作要精細,粗糙出劣品。
”
祁振邦自小就聰明伶俐,熟讀經史子集,鴟先生教授的十二則不一會兒就記在了心中。這時,鴟先生又開言道:“你可繼續北上,承德避世之地就不要去了,京都以後也是變動之局,龍爭虎鬥之地,不宜去往。倒是天津衛在京師之側,都城門戶,進退有餘之所在,你可前往,那是你祥瑞之地。切記誠信立世,方為根本,為商之道,亦是如此。萬變不離其宗,謹記!謹記!”
那祁振邦還想問問鴟先生為何讓自己去往天津衛,突然一聲雞鳴,那位中年文士就不見了蹤影,隻聽得那空中傳來那先生縹緲的聲音:“已立平吳霸越功,片帆高揚五湖風。不知戰國官榮者,誰似陶朱得始終”。
祁少爺睜開眼一看,自己還在殿堂的椅子上,哪裏有其他人,原來是南柯一夢!可是那《理財十二則》、《經商十八法》卻真的在腦海中不曾忘記,他猛的抬頭,望向那範蠡的塑像,好像在向自己默默微笑一般,再看那塑像的麵容,竟是那夢中的中年文士,祁振邦驚詫之餘,腦子裏一片清明,好似明白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