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聰明的虎頭監軍(包含一、二章)(1 / 3)

聰明的虎頭監軍鹿鼎記的故事好多人都知道,不過韋小寶和妻兒隱居雲南大理後還有故事嗎?他的孩子以後又有什麼的故事呢?這裏講了一段絕對不一樣的精彩:共十七章,每一章都有幾句代表整章內容的代表句。第一章蒼山洱海之間抓大蟒蛇的小朋友雲南大理,三個八、九歲的小孩子正在家裏計劃著做一件大事,商量來商量去,妹妹要求去森林中抓一個動物。兩個哥哥想著抓一個什麼呢?這三位是韋小寶的孩子,分別是:虎頭、銅錘、雙雙。雙雙妹妹:“去抓一隻孔雀怎麼樣?孔雀的羽毛很好看的!”銅錘哥哥:“抓一隻孔雀有什麼意思?這太手到擒來了!不能顯得有多了不起。”虎頭大哥:“什麼最嚇人抓什麼,才是不一般的了不起。你說什麼最可怕?”他問著妹妹。雙雙:“我覺得蛇最可怕了!”銅錘:“好!那我們就去抓一條大蟒蛇!”虎頭:“行,我們去抓,妹妹你在家準備柴禾、調料,我們給爹娘他們做一頓全蟒大宴!”雙雙:“不行,我也要去。我不管,反正我必須要去。”虎頭:“好吧!我們好好做做準備。”幾天來,兄妹三人各自準備著:吃的、喝的、白藥、繩子、武器、雨傘、火種、磁石等等森林中需要的各種物品,另外為了抓大蟒他們三個還各準備了特殊的工具:銅錘準備了兩把鋒利的小刀,小刀都是向內彎刃,和柴刀的原理相似。他認為:大蟒一旦來纏自己,自己總能騰出一隻手用鋒利的小刀將大蟒割成幾段,自己畢竟從小就會很高的武功!雙雙準備了一瓶濃濃的雄黃,真遇到危險,將瓶蓋打開驅走大蟒應當是沒什麼問題。虎頭最有意思,他準備了兩頭大山羊,真是讓人不明白有什麼用。兄妹三人在家裏留了一張告訴父母親們自己去幹什麼的紙條後,就去大理附近的大森林中尋找大蟒去了。兄妹三人在蒼山洱海之間的大森林中找了十四天了。虎頭說道:“今天如果還找不到,就隻能回去了,待下一次再出來找。”銅錘:“為什麼不再多找幾天?我們這一路上,摘野果、抓河蝦、烤山雞,食物還充足的很呀!”虎頭:“我不想讓爹娘他們太擔心,出來時我在紙條上寫的是:不管找不找到,三十天內一定會來。我覺得用十四天找用十六天回的打算是很穩妥的,如此能保證三十天內準時回去,爹娘他們也不會太擔心了!”雙雙:“虎頭哥哥你的心倒是很細呀!這十四天雖然沒見到大蟒,不過我倒是玩的很開心的:看了看滿山的杜鵑花和茶花;嚐了嚐銅錘哥哥你給我弄來的野蜂蜜;吃了吃虎頭哥哥給我煎的孔雀蛋;我還抱了抱別人很少見過的大娃娃魚呢!”雙雙倒是很滿意。這時,銅錘突然發現前方有情況,小聲說道“哪裏!哪裏!是條大蟒吧?”虎頭:“正是!總算找到了。準備了!”銅錘雙手握住他的那兩把小刀,雙雙拿出銅錘親手為其做的小弩箭。虎頭卻不慌不忙的卸下一隻大山羊身上的行李,並拔出匕首將這隻羊的蹄子割傷,拍了拍大山羊將其趕到前麵。“都不要動了!”虎頭輕聲地對弟弟妹妹說。大蟒蛇聞到血腥味,並看到動著的大山羊向其靠近,迅速撲了過來,一口咬住大山羊的脖子並一圈一圈地纏繞了起來。大山羊越是掙紮,大蟒蛇就纏的越緊。沒過多少時間,大山羊便死了,大蟒蛇便開始將整頭大山羊慢慢地吞進肚子,這個過程很殘忍,雙雙閉上眼睛都不敢看了。等整個大山羊都被吞進大蟒蛇的肚子後,這時大蟒蛇是一動都不能動了,一點攻擊能力都沒有了,隻剩下任人宰割的份兒了。銅錘和雙雙這才明白虎頭為什麼要帶著大山羊來抓大蟒蛇了!虎頭很滿意地說道:“好了,上,我們弄死它吧!”虎頭用雙雙的小弩箭抵近向大蟒蛇頭上射了五箭,然後銅錘向蟒蛇頭上紮了幾刀,蟒蛇就死了,再往後虎頭和銅錘一起開始剝蟒蛇皮,虎頭一邊剝一邊說:“大蟒蛇呀!雖然您已經將這隻羊吞到了您的肚子裏,但是這隻大肥羊仍然不屬於您!待會兒,我們烤羊肉!”這句話將銅錘和雙雙都逗得哈哈大笑。吃完羊肉後吃蛇肉;喝完蛇羹後喝羊湯,就這樣兄妹三人將蟒蛇皮和部分蟒蛇肉帶回了家。剛一回到家,自然少不了父母的一頓暴揍,同時很驚奇他們有這麼大的本事......(虎頭的聰明、銅錘的英勇、雙雙的任性!非常厲害的三兄妹!)第二章銀川迎來欽差大人軍營論戰虎頭監軍時間來到十五年後:康熙年間,漠西蒙古準格爾部在大汗葛爾丹的率領下迅速崛起,準格爾部從伊犁河穀發端,控製整個回疆(新疆)、漠北蒙古、漠南蒙古科爾沁部,兵鋒直指靠近京城和山海關的烏蘭木通(赤峰),康熙皇帝禦駕親征,用神武大將軍炮轟垮了葛爾丹的“駝城”(“駝城”是將駱駝捆成排,再加上木箱形成環形防禦工事)。此戰將士用命,康熙的舅舅佟國綱戰死,準格爾被打回漠北克魯倫河流域。之後康熙皇帝計劃用六年時間準備,再向盤踞在漠北的葛爾丹發動致命一擊,但因為一個人上了一道密折,所有準備工作提前三年完成了,一場決戰即將開始,要出兵了!出擊漠北兵分三路:東路軍有參加過抗擊沙俄的雅克薩之戰的功臣薩蘇布率領,兩萬一千人馬;中路軍由康熙皇帝親帥,三萬三千人馬,從京城出發北上;西路軍由費揚古和孫思克率領,此路為此次決戰的主力,共計四萬八千人馬。而故事就是從西路軍的監軍講起的。寧夏銀川城孫思克副帥兵營,士兵在正在緊張訓練,中軍大帳中,有人上報:“皇上欽差,監軍大人到。”孫思克:“快請!”一個年輕英俊將領出現,著正黃旗軍裝,帶十來名穿黃馬褂的親兵進入帳中。他身邊還跟著一個文職官員,此文職官員年齡也不大,身材魁梧,臉色像是大病初愈,眼神中有讓人不寒而栗的殺氣,怎麼也不像一個記錄式的文職官員,像是在地獄中看了看、轉了轉找了一個洞鑽了回來的人。孫思克見到那名年輕將領上前行禮:“參見欽差大人!”年輕將領目露似乎在尋覓獵物的目光回道:“我韋虎頭代表皇上監督西路軍各軍,有皇命在身!現在是軍情緊要之秋,等大戰結束之後,我再稱呼您為四伯吧!”(孫思克和韋小寶是結拜兄弟)“是,韋監軍!”孫思克同中軍帳中的其他將領異口同聲道。虎頭:“我剛從西安的甘陝總督府回來,按皇上旨意同甘陝總督將甘陝兩省的兵力進行了最後調整,而補給孫思克副帥的最後一批物資我已經運回來,另外補給費揚古元帥的最後一批物資已在西安的渭河碼頭裝船,此批物資將出渭河口經黃河北上在包頭卸下。經過幾個月的訓練評比,優中選優,我們西北三十萬大軍分出上、中、下三類部隊,上等部隊出擊漠北;中等部隊成兩線配置,分別駐防黃河河套和長城一線;下等部隊駐防河西走廊和關中。還有,我還通過兵部從河南、湖北調來兩支有戰鬥力的部隊分別駐防寶雞和平涼,防止準格爾軍隊從青海或騰格裏沙漠迂回這兩個要地。當然,玉門關的兵馬不能抽調走一個,而且還需充實,計劃從蘭州掉一部兵力去加強玉門關,而蘭州缺失的兵馬從漢中調防兵馬補足。”“極為穩妥得當。”孫思克說到。“其他各處安排具無異議隻是敢問您,為何對寶雞、平涼兩城比較重視?”虎頭:“寶雞、平涼一線位置十分重要,敵人如果占領這裏,向西可打通河西走廊連接回疆,向南可深入四川與康藏遙相呼應;向東可直下關中,出武關攻略中原,更不可接受。”孫思克:“明白了,韋監軍很聰明,我料想如果準格爾部經不毛之地千裏迂回寶雞、平涼一線,等待他們的會是一個巨大的陷阱,當久攻不下寶雞、平涼時,我軍會從關中、漢中、隴右撲過來將其圍殲。就算敵軍回逃,而回去的路上和來時已經不一樣,監軍一定有更為機密的布置。我知道半年多來,監軍大人您一直派人去騰格裏沙漠裏詳細探查,僅僅是探查就回,卻沒有調一兵一卒去駐防,此中必有深意!”虎頭:“噢,準格爾部如果冒險而來,可能走海西(青海湖以西),也可能走騰格裏沙漠,但敗退時一定會走騰格裏沙漠。因為進兵時兵力強盛,海西蒙古部不敢不讓其借道。敗走時再走海西肯定會被其扣押並充實海西部,而準格爾敗退時走騰格裏沙漠的話,噓!(韋虎頭目光反而以平淡了少許)”在場將領孫思克在內,還是有些想不通。虎頭接著說:“還有這所有布置都是皇上欽定,虎頭隻是謀劃,是皇上聖明,不是虎頭聰明。”“是!”眾將領同虎頭到各營巡視,所見到的將校和士兵都問問談談,虎頭身邊的那名文職官員時不時記錄著什麼。眾人看到一隊漢軍綠營兵在兩名軍校的帶領下正在操練,這隊持大刀用西北刀法訓練,虎頭看後比較滿意,說道:“西北刀法,一招半式決生死,利於實戰,我喜歡。”一邊說著,讓兩名軍校示範其中的一招。這一招是這樣的:刀背向前,刀刃向後,右手執刀,放垂在自己身體左下側,待敵攻來,用自己大刀厚重的刀背格開敵之刀劍,與此同時翻轉手腕用刀尖劃敵麵門或咽喉。格和殺是一個動作,隻需給敵要害(上兩處)劃上一指深,甚至半指深傷口,敵不亡已近。如敵後仰,僥幸躲開,立刻橫切一刀敵之腹肋,由於敵正處於後仰狀態,無法躲閃,隻能用刀劍豎擋,反應時間並不充足。另外,此橫切是先硬後軟,即使切不到也必須順到,動作嫻熟,全力以赴,敵無活路。虎頭對大家說:“要打敗敵人,首先要尊重敵人,千萬不要認為:人數多少就可以定勝負。本監軍最反感的一句話就是:‘人多勢眾,吐口唾沫就可以把人淹死。’太荒謬!我們是在打仗,不是在打架,並不是人越多越好。漠西蒙古準格爾部同我們的情況大不一樣,倒是和滿蒙八旗的情況差不多。兵全部都是騎兵,而漢軍綠營兵主要是步兵。準格爾部是全民皆兵,所有能夠騎快馬、開硬弓的男子都得上戰場,部分兄弟,叔侄,父子,甚至能騎馬射箭的女子也得上戰場;漢軍綠營兵往狠一點招募士兵也隻能是三丁抽二,每家必須留有男丁傳宗接代。所以四千萬漢人可以組建一百萬軍隊的話,四十萬準格爾人就可以組建十萬軍隊。如果我們組織一百萬步兵去打十萬準格爾軍,唾沫隻能唾幾尺遠,就算一百萬人都唾,也淹不死一個敵人,反而會被敵人的弓箭一個個射死。再說,如果準格爾軍打不過漢軍綠營兵,準格爾軍可以騎上馬跑掉,綠營兵也追他們不上,抓他們不著。一百萬人每天吃多少,花銷多少,國庫承擔得起嗎?還有綠營兵每個兵將每月都要領軍餉,陣亡得發撫恤金;準格爾兵將沒有軍餉,更沒有撫恤金。所以戰爭的花銷大不一樣。(假如對於陣亡的士兵給其家屬補償一套房的話,那麼打死也不能從京城和揚州這樣的大城市招兵,那麼貴的房價,國庫掏空了也賠不起呀!)還有他們用弓箭容易射得到你們,你們用刀劍不容易打得到他們;他們被打敗了,你們步行追不上他們,你們被打敗,卻因為沒他們的馬跑得快,跑不掉。就算你們也騎馬射箭,仍然很難!因為長城以南生活環境不需要那麼多的馬,多養馬純粹多花國庫的錢,就算不管不顧的多養馬,也很難培養那麼多的優秀騎手。他們則不一樣,準格爾士兵從小騎馬放羊,騎馬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你們騎馬追他們不停歇追上三天不得了了,可他們每個騎兵一般都配四五匹馬,不斷換騎,而且他們準格爾士兵可以在馬上兩三月不下馬來,吃喝拉撒睡全在馬上解決,如何追的上?還有射術就更不用說了,準格爾士兵射的更準更遠,這裏不在於弓的強弱,而在於臂力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