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步行為例:60~69歲時,30分鍾3000米,70~79歲時就以30分鍾2500米或35~40分鍾3000米或將3000米分成上、下午2次走完較妥。而80歲以上宜更寬些,例如每天堅持散步30分鍾,裏程長短視體質而定,以不感到疲勞為原則。
運動五忌
在鍛煉中要絕對保證安全,選擇項目時注意五忌。
忌做憋氣的運動
因為老年人肺髒的纖維組織增加,肺胞的彈性減弱,且呼吸肌的力量減退。如果做憋氣運動,一時中斷氧氣的吸人,會使肺內氧壓突然降低,供給全身的氧減少,對身體健康不利。同時憋氣運動容易使呼吸肌受到損壞,以及肺泡破壞而引起肺部和支氣管出血現象。
忌做快速的運動
老年人心肌收縮力減弱,血管壁彈性降低,血流的阻力增大,平時心髒的負擔已經加重,如果再做速度太快的運動,勢必增加心髒負擔。同時,老年人肺通氣量減少,快速運動容易引起嚴重缺氧,導致頭昏、暈厥。
忌做負重運動老年人肌肉萎縮,力量變小,骨質疏鬆,韌帶缺乏彈性,關節不靈活,進行舉重運動容易使肌肉、韌帶、關節損傷,用力不當還容易引起骨折。
忌做過於突然的運動
突然蹲起、低頭等,容易使腦動脈壓升高而產生頭暈眼花。如果患有高血壓,突然做這些動作還有引起腦溢血的危險。
忌參加競技活動各種體育比賽都容易引起神經係統高度興奮,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容易發生意外事故。特別是患有高血壓、心髒病的老年人,絕對禁止參加各種運動量較大的體育競賽活動。
忌飯後馬上運動“飯後百歲走。”已經被人延用了多年,但科學證明飯後不宜立即進行運動,因此時血液主要供應消化係統,運動會增加心髒負擔。
此外,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者,選擇運動項目應征求醫師意見,開具運動處方,一般以散步、氣功、太極拳等為宜。
運動的自我監督自我監督就是在運動鍛煉過程中,經常主動對自己的健康情況進行觀察、記錄和評價,以調整鍛煉計劃,防止過度疲勞,避免發生運動損傷,以提高鍛煉效果和健康水平。參加鍛煉的老年人應懂得自我監督以達到理想的運動效果。
主觀感覺
運動前、中、後的各種感覺,主要有食欲、睡眠、運動欲望、排汗量、疲乏感、心慌、氣短、頭痛、腰腿痛等。如鍛煉後精力充沛,心情愉快,睡眠食欲較好,無心慌、氣短,雖有疲乏感但經休息便會很快恢複正常,說明運動量比較適宜。如果鍛煉後感到非常疲勞,吃不下、睡不好,經休息仍感周身無力,甚至對鍛煉產生厭倦感,說明運動量過大,應及時調整。
客觀檢查
包括脈搏、呼吸、體重等。一般多采用以脈搏的變化來衡量運動量的大小,並把運動後的脈搏作為一種確定運動量的指標。
老年人運動後的脈搏數較運動前以增加60%~65%為宜,保持在110~120次每分鍾較為合適。
如運動中出現脈搏過速、過慢或變得不規則時,應停止鍛煉去醫院檢查。還應注意停止鍛煉後脈搏恢複到運動前水平的時間。一般健康老人運動後3~5分鍾或5~10分鍾脈搏應恢複正常,如不能恢複時,說明運動量過大。運動中呼吸稍快一點是正常的,但每分鍾不應超過24次。
每月在同一時間測體重一次,剛開始鍛煉的人,3~4個月後體重會逐漸下降,這是新陳代謝增強、脂肪減少的緣故,隨著鍛煉體重會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如本來超重肥胖,鍛煉後體重反而增加,很可能是運動量不夠,應適當增加運動量,同時注意控製飲食。如體重進行性下降,可能是運動過度或其他原因,應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