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章 扒窗戶(1 / 2)

剛提到的這個陳二楞,是府北名人榜上位列第四的人物。

這家夥虎背熊腰,身高超過一米九,體重上稱二百三。

或許是當初大人們給他取了這個名字的緣故,這小子從小便不幹什麼好事,東家摸鎖,西家偷雞,村裏人對他都沒什麼好印象。別看他已經四十開外,但還是像二十多歲的愣頭青一樣,動不動就與人起了爭執,一起爭執還非得動手才能解決,這些年來,村裏挨過他揍的沒有幾百人也差不多。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仗著他舅舅是村裏四十多年的老書記,這一次竟然上了村委班子的候選名單,村民們背後都在怒罵,除了罵老天的不長眼,最多的就是罵那老不死書記的縱容包庇。

陳二楞這一出來,又引起了陳穩等人的好一番議論。

不是說候選人不讓在唱票現場呆的嗎,怎麼這小子就能進了學校了?

不用問,肯定又是那老不死的書記暗地搞鬼。

書記姓曹,叫曹錦輝,因為當年抗美援朝的時候挨過一個槍子,回村後沒過幾年就被安排當上了村書記。

說起這曹書記,他的好壞其實是很難有個定論的。在改革開放以前,這老曹還是很有黨的作風的。

帶著村裏人抓生產搞建設,連年都被評為先進黨支部,不光是鄉裏,就是在縣上,誰都知道府北村有個非常厲害的曹書記。

可是社會在變,人在變,曹書記的作風也慢慢地變了。

改革開放的大潮一來,老書記就坐不住了。扔下了村中大小事不管,他先是領著一群人到處攬工程搞建築,後來又巧妙地霸占了村裏的麵粉加工廠。

那個時候,被改革風流一吹,村裏許多年輕人都出外淘金去了。在那種年代,隻要膽子大就不怕不來錢。

沒過幾年,出外淘金的人有許多都因為忍受不了與老婆孩子兩地分居的生活,陸續回到了村裏。

他們回來的可不光是人,相當一部分人都是懷揣著一遝又一遝的票子回來的。

票子。

讓人眼紅的票子。

如果是在今天,一千兩千,三千五千的,或許都不夠某些人一頓飯錢,但在那個年代,修一所獨院也花不了一千塊錢,這些人身上趁這錢,無疑就是一筆巨款了。

一筆可以幹很多事的巨款。

首先,蓋房子。

這是農村人的首要大事。

有房子就有麵子。

門麵門麵,就打農村傳出來的。

你家雖然有房子,但都是土坯房,那你就是個窮光蛋。在大家都住土坯房的時候,沒人笑話你,但人家住上了磚砌的房子,你還住土坯房,那你可就成了笑柄了。

村裏人不光門麵很要緊,人麵更要緊。

所以,隻要手裏有了錢,蓋房子便是頭等大事。

有村民這樣的想法,便成就了曹書記的財運恒通。

房子蓋好了,手裏的錢沒花完?

這個時候大家便得要考慮到生活了。

以前是考慮生存,吃糠咽菜,隻要能活下去,什麼都能往肚子裏填。

現在呢,手有餘錢,心裏不慌。

高粱麵玉米麵?早他娘的吃煩了,是時候吃白麵了。

於是,精明的曹書記便看準了村裏的麵粉加工廠。

不知道用了什麼手段,沒過一半年,這原屬國有的麵粉廠,竟然成了他曹書記的個人財產。

為這事村裏人暗地沒少罵,可是沒辦法,人家是書記,在村裏一手遮天,上麵更是有關係,再說,總不能因為他占了麵粉廠,大家就不吃白麵了——畢竟那些高粱玉米的早就吃煩了。

***

曹錦輝執掌全村命運幾十年,早就對這種高高在上的感覺有了一種沉迷的感覺。如果可能,他很想就這樣一直走下去——雖然這村書記連個九品官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