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粉絲要什麼,我就給什麼(2)(2 / 2)

由小貝主演的《爸爸去哪兒》

A塑造完美側麵

當年滿15歲的兒子問貝克漢姆“爸爸要去哪兒?”時,剛剛退役的萬人迷把目光挑向遙遠的巴西。他當然不是以英格蘭隊長的身份去參加世界杯,而是作為一個已然離開舞台中心的大眾偶像,繼續走在追尋“個人價值”的道路上(也可以說為挖掘商業價值繼續發光發熱)。《探尋未知之境》並不是一部傳統的紀錄片,即便一群小夥伴煞有介事趕赴亞馬遜雨林“探險”,可那些早已安排好的酒店,摩托、私人飛機和攝像機……無一不說明,這不過是場“真人秀”,一部塑造貝克漢姆完美側麵的“粉絲電影”。

B郭濤陸毅們的套路

名為“探尋未知”,實際上貝克漢姆每到之處,所見所聞都不能算是“未知事物”。《探尋》中並未展現出多少珍稀的物種、壯美的景致、危險的秘境,與《探索》《國家地理頻道》的專業度無法相比,劃個小舟,開開摩托,釣尾小魚,幫當地人幹幹農活,郭濤陸毅們在《爸爸去哪兒》裏的玩法也差不多,貝克漢姆的真人秀隻是沒帶孩子們罷了。可觀眾們就吃這套,百分之七十的鏡頭都對準了小貝迷人的笑容,銀幕上的他帥氣、隨和,既有已為人父的慈愛與責任感,又有大男孩般的勇敢和友愛,還時不時來句英式冷笑話,揶揄一下老婆維多利亞,簡直是完美的男人。

C光環遊戲

作為多年的大眾偶像,貝克漢姆太清楚觀眾們希望看到什麼了。“真人秀”裏需要選擇性地挖出真相,透露些扮酷外表下的人情味兒,才能更益於“塑造角色”。旅途中的小貝隨時追憶自己的足球生涯,毫不避諱成就與過錯,就像一次精心打扮的采訪,背景則選在了巴西雨林。此外貝克漢姆的心理也值得玩味——他一路都在玩“當地人能不能認出我是誰?”的遊戲,從機場、貧民窟到沙灘上,如同捉迷藏。享受多年閃光燈的環繞,當僥幸未被村裏居民認出時,他內心的成功感固然多於失落感,可是十年,二十年後呢?

D技術提升質量

當然在拍攝技術上,《探索》還是要比《爸爸》高上幾個段位。除了專為小貝準備的近景特寫,那些展現亞馬遜的鏡頭,都足見攝影師在景深和色彩上的功力。配樂與剪輯的契合度,不亞於同題材公路片,最後的土著部落在主題上得以提升,補充了社會學與人類學的思考,頗有人文紀錄片的深意,這些都是電視真人秀所不具備的優點。但,這本就不是一部紀錄片,而是精心編排,拍給家人和粉絲的“偶像爸爸曆險秀”。